科研产出
株行距和施肥量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株行距和施肥量对华南5号木薯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株行距和施肥量条件下,施肥量对木薯产量和生长的影响比株行距大。密植(0.6~0.8m)有利于提高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鲜薯淀粉含量,以0.8m株行距最佳,而疏植(1.2~1.4m)有利于提高单株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鲜茎叶重、收获指数和茎径。施肥有利于提高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单株鲜薯重、单株鲜茎叶重、茎径、株高和单株薯数,但降低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丰产栽培技术要兼顾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鲜薯重和鲜薯淀粉含量。建议在土壤肥力差和少施肥时,用0.6m株行距;土壤肥力中等且较高施肥时,采用0.8m株行距;土壤肥力中上且优越水肥管理,采用1.0m株行距。


除草剂对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野外实验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选择型除草剂稳杀得的不同质量浓度(1/4倍、1/2倍、1倍推荐质量浓度)的药液处理飞机草,对处于胁迫下的飞机草进行动态取样,以小白菜为受体检测飞机草在不同类型除草剂胁迫下的化感作用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草甘膦与百草枯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增强,施药浓度越高化感作用越强,稳杀得在中低施药浓度下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减弱,在高施药浓度下会引起较小幅度的波动;②3种除草剂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变化的模式不同,百草枯作用最快,在施药第10天飞机草化感作用达到最强,施草甘膦在第30天化感作用最强,施高浓度的稳杀得在第20天飞机草化感作用最强;③3种农药的作用强度不同,同等剂量下草甘膦和百草枯接近,稳杀得较弱,只有在1倍推荐质量浓度下才会引起飞机草化感作用强度增强;④施药飞机草的化感作用强度经过大的波动后,到第40天抑制作用都有所减弱,施药浓度越低越容易恢复到对照水平。


不同基因型澳洲坚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模糊评判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6个不同基因型澳洲坚果品种的商品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澳洲坚果果仁的营养成分均以脂肪为主、含量高达75%以上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Ca、Zn、Mg、Fe、Mn等矿质营养;不同基因型澳洲坚果的多项营养指标及果仁商品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品种Purvis(294)、Kau(344)、Own Choice(O.C.)、Keaau(660)、Ikaika(333)的品质较好,而品种Beaumont(695)的品质相对较差。


一种体外检测橡胶粒子凝集技术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乳管伤口堵塞是限制天然橡胶产量的直接因子,橡胶粒子的凝集在乳管伤口堵塞中起重要作用,分离鉴定橡胶粒子凝集相关蛋白对于揭示乳管伤口堵塞物形成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Wititsuwannakul等发明了一种染料结合法检测橡胶粒子体外凝集的技术,笔者对该技术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和重复性好的检测橡胶粒子体外凝集技术。几个关键参数为:(1)使用纯化的小橡胶粒子,适宜浓度为在600nm处的OD值为2.0~2.5;(2)用50mmol/LTris-HCl(pH7.4)配制0.5%碱性品红;(3)25℃条件下孵育30min;(4)5000r/min离心5min;(5)B乳清可作为阳性对照的蛋白质样品。该技术为进一步分离鉴定胶乳中橡胶粒子凝集相关蛋白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橡胶粒子凝集 碱性品红 B乳请 乳管堵塞


不同寄主植物对橡副珠蜡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研究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在香蕉、美人蕉、橡胶树、小叶枇杷、芒果、柑橘、蓖麻、木薯、柠檬、扶桑、木瓜、荔枝、番石榴、垂叶榕等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橡副珠蜡蚧的世代发育时间以在香蕉上的最短(为62.81 d),在垂叶榕上的最长(为120.58 d);世代存活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高(为67.30%),在垂叶榕上的最低(为6.51%);平均产卵量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多(为801.34粒),在垂叶榕上的最少(为121.86粒);内禀增长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大(为0.068 1),在垂叶榕上的最小(为0.014 6)。综合比较橡副珠蜡蚧在1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及种群特征参数,发现橡胶树、香蕉和美人蕉是橡副珠蜡蚧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垂叶榕、番石榴、荔枝和番木瓜是橡副珠蜡蚧的最不适宜寄主植物。


海南岛土壤养分质量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调控和培肥土壤创造稳定高产的土壤条件,掌握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2个时期海南岛土壤养分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壤养分要素5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分别是:pH19.58%、有机质18.45%、速效磷18.17%、碱解氮22.14%、速效钾21.67%;用同一综合指数标准将海南岛2个时期土壤养分质量等距划分为5个等级;1983年分布面积最广的是3级,为15169.9km2,占全岛总面积的44.68%;面积分布最小的等级是5级,仅占全岛总面积的1.24%,各等级分布面积大小顺序依次为3级>2级>4级>1级>5级。2007年集中分布在2级、3级和4级,1级和5级几乎没有分布,分布面积最大的3级,面积为21672.86km2,占据了海南岛土壤总面积的63.83%。从1983年到2007年,土壤养分质量各等级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3级,最小的是5级,其余等级大小顺序依次为2级>4级>1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含量,色谱柱为C18柱,甲醇/0.5%冰乙酸水溶液(20/80,v/v)为流动相,等浓度洗脱,测定波长为280nm,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8%和0.24%,加标回收率为97.89%~100.71%。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香草兰豆酊、浸膏等精深加工产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检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