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技创新与玉米产业发展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我国玉米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玉米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技创新是玉米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玉米科技创新和加快玉米生产的措施。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 2006
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导致“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此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这对于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球孢白僵菌最适培养基筛选和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4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发现球孢白僵菌在L-broth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最快。进一步研究包括除草剂和潮霉素B等10种抗生素在L-broth培养基上对球孢白僵菌菌丝体和原生质体的生长抑制作用。球孢白僵菌菌丝体在150mg/L除草剂的培养基上生长被完全抑制,球孢白僵菌的原生质体在25mg/L除草剂的培养基上生长被完全抑制,潮霉素B和其他抗生素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转化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时,可以以抗除草剂基因为转化筛选标记。


奶牛催乳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RFLP的方法,分析催乳素基因exon3在543头北京荷斯坦母牛中的多态性,得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4,0.257,0.009,并对不同基因型间产奶性能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泌乳Ⅰ期,AA和AB基因型奶牛的奶、乳脂和乳蛋白产量高于BB基因型(P<0.01),在泌乳Ⅱ期,AB基因型奶牛的的奶、乳脂和乳蛋白产量高于AA基因型(P<0.01);在泌乳Ⅱ和Ⅲ期,AA基因型奶牛的乳蛋白率高于AB基因型(P<0.05)。
关键词: 催乳素基因 PCR-RFLP 产奶性状 北京荷斯坦奶牛


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豆种子萌发5~6 d后的子叶节作外植体,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子叶节与农杆菌共培养60 h后放入含卡那霉素50 mg/L的诱芽培养基上,待苗长至4~5 cm后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最后移栽到培养土中,效果较好。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的主要因素,如大豆基因型、诱导出芽所需激素浓度、卡那霉素筛选压力等条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遗传转化系统,其转化率达到2.8%。


高粱杂交种吉杂203号的选育
《杂粮作物 》 2006
摘要:吉杂20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115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106-212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该品种表现抗旱、抗涝,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8 100~8 600kg/gm2,高产地块达10 000 kg/gm2以上,适宜吉林省的白城、松原、长春的部分区域及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等地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