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鄂棉23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新品种鄂棉23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的特点。在对鄂棉23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种植密度、施用钾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每公顷植37500株产量最高,每公顷用K2O 225kg最为经济有效。

关键词: 棉花 鄂棉23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选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水稻破口前3 d施用8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爱苗、万兴、好力克、井冈霉素、HB20-1、纹曲宁、三唑酮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达67.53%、62.15%、61.75%、57.52%、52.11%、48.35%和29.68%,其每公顷理论和实际增产幅度分别达1.71%-19.62%和3.85%-15.03%。于水稻孕穗期、破口前3 d、齐穗期、扬花期施用爱苗和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迟,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以孕穗期施药防效最佳,增产最高。爱苗、井冈霉素孕穗期施药防效分别达到67.03%、58.54%,每公顷理论产量分别比不施药处理增产11.89%和10.68%,每公顷实际产量分别比不施药处理增产了11.31%和9.34%。

关键词: 稻曲病 药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及全氮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黄棕壤性水稻土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均有所下降;NPK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棕壤性水稻土 有机质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棉——鄂抗棉12

农家顾问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农家顾问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性水稻土氮肥后效试验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氮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生长的影响作用显著,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氮肥对下季早稻的后效作用非常明显,但后效作用不长,对晚稻的生长已无促进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氮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因此,施用了氮肥的油菜田种植早稻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施用了氮肥的早稻田种植晚稻也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潮土性水稻土 氮肥 后效应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与基因沉默

中国畜牧兽医 2007

摘要: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和H3K9甲基化是3种最典型的与染色质凝聚状态有关的共价修饰方式,它们都与基因的沉默存在着联系,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DNA甲基化与各种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染色质阻遏状态的自身强化循环关系上。组蛋白去乙酰化和H3K9甲基化可能有助于DNA甲基化模式的建立,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CpG甲基化和其它组蛋白修饰存在相互作用。

关键词: DNA 组蛋白 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 基因沉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苯醚甲·丙环唑乳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农药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5%OV-101色谱柱固定相,以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为内标物,用FID检测器对30%苯醚甲·丙环唑乳油定量分析。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95、0.062,变异系数分别为0.62%、0.41%,苯醚甲环唑的回收率为99.26%~101.28%,丙环唑的回收率为98.72%~101.55%。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 气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咪鲜胺的应用概况及其残留检测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咪鲜胺及其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主要对咪鲜胺的理化性质、毒理、应用、在环境中的降解机理以及咪鲜胺残留检测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咪鲜胺 降解机理 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农技服务 2007

摘要:对湖北省恩施州白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白术 病虫害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