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诱导寄主抗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高了23.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平均提高了65.9%,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平均降低了28.2%。叶片内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与叶片表面的抗性病理反应相吻合,证实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寄主-玉米获得抗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丙二醛(MDA)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粗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6-2007年在大田条件下对灌水、施氮量和水氮互作对2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石新733和石麦15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对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效果明显。水氮耦合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具有类似的效应:灌拔节1水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随施氮量的增高而增高;灌拔节、开花2水条件下;两品种旗叶叶绿素合成对施氮量需求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施氮量过高反而不利于叶绿素合成和光合速率的提高,石麦15表现更为明显;灌开花水可以延缓花后20 d后旗叶叶绿素的降解,但这一效应随着施氮量的增高而降低,石麦15表现尤其明显。叶绿素含量较低的品种石麦15在灌1水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花后6~15 d呈显著正相关。石新733以春灌2水施纯氮240 kg/hm2,石麦15以春灌2水施纯氮120kg/hm2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区划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CSCD

摘要:利用河北省99个气象站点1965-2005年逐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应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估算了河北省温度气候生产潜力(TSPt)、降水气候生产潜力(TSPN)和蒸散量气候生产潜力(TSPV)。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平原中南部地区为TSPt的高值区,燕山南麓为TSPN的高值区,TSPV的高值区分布较复杂,主要集中在燕山南麓,TSPN、TSPN、TSPV的低值区均位于坝上高原;根据TSPV值,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方法进行气候区划,将河北省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冀西北高原、冀北山地、燕山南麓、冀中平原和冀南平原,各区特点明显,可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产潜力 Miami模型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气候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 提升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08

摘要:文章通过对京津冀科研资源和能力现状比较,找出河北省与京津科研创新方面的差距,指出河北省与京津产学研合作不够充分,还能够更多地利用区位优势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应设立产学研协调指导小组,战略上指导推进与京津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技体制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强平台建设,为与京津产学研结合"筑巢引凤"等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学研 科技合作 制度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芜菁夜蛾斯氏线虫G26侵染期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G26的侵染期幼虫为材料,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其cDNA文库,得到原始文库的库容为3.7×108cfu/mL。随机挑取450个克隆,测序获得386条质量较好的序列,插入片段多在0.3~3 kb之间。将EST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EST中有注释信息的占95.92%,无注释信息的4.08%。蛋白功能分析表明所得EST包括核糖体蛋白类,调节因子,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代谢酶类等。此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成功,为阐明侵染期抗逆性幼虫形成与发育机制以及抗逆代谢机理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SMART技术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居民生活用水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北省是我国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本文通过结合河北省城乡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随着河北省人口总量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量将高速增长,为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和数量,必须要压缩工农业用水的结论,进而对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活用水 预测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检测5个大豆杂交组合中脂肪氧化酶的缺失突变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大豆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对由不同脂肪氧化酶(Loxs)缺失类型亲本配置的5个大豆杂交组合F2代进行逐粒检测,鉴定其Loxs缺失类型。[结果]杂交组合0129和0124为一类,其F2代有4种表现型(-Lox2-、Lox1Lox2、-Lox2Lox3和-Lox1Lox2Lox3);0139和0155为一类,F2代有6种表现型,分别为-Lox2、-Lox3、-Lox2Lox3、N(正常)、H(Lox2杂合)和H-Lox3(Lox2杂合且Lox3缺失);0134单独为一类,F2代仅3种表现型,分别为-Lox2、N和H。Lx3/Lx1和lx3/lx1为显隐性等位基因,Lx2/lx2为共显性等位基因。[结论]杂合基因型在蛋白水平上的特异表达为筛选优异的种质资源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共显性 杂合基因型 IEF-PA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氮营养对球孢白僵菌HFW-05的生长及胞外蛋白酶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营养 生长 胞外蛋白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草莓新品种‘石莓5号’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莓5号’是‘Y95’和‘新明星’杂交育成的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或扁圆锥形,鲜红色,有光泽;果肉红色,质地密且肉细,纤维少,汁液中多;香气浓,酸甜,硬度大,耐贮运性好;丰产,抗病,休眠期较短。

关键词: 草莓 优质 抗病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