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新疆高寒冻土、冷冻乳制品及生乳中分离到101株耐冷菌,利用低温β-半乳糖苷酶筛选模型,获得1株低温酶高产菌株L2004,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Shida,1996)。在以乳糖为主要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L2004菌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酶温度分别为20、15℃。该低温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作用温度为33℃,0℃相对酶活为总酶活的25%,在0~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为:Mn2+>Mg2+>K+>Na+>Ca2+>Fe2+>Hg2+>Cu2+>Zn2+。Mn2+、Mg2+增强酶活,而Hg2+、Cu2+、Zn2+抑制酶活。该酶Km值为5.29mmol/L,具低温酶特性。


冬小麦节水高产灌溉模式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新疆干旱绿洲灌溉区冬小麦进行了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新疆冬小麦建立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所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27.8%~91.2%,灌水量所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在28.5%~68.0%,降水量所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4.2%~8.8%。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水逐渐减少。试验区春季灌二水的最佳组合为:拔节期+扬花期灌水,组合处理产量为6 81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1.47kg/m3;春季灌三水的最佳组合为: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灌水,组合处理产量为7 393.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1.40 kg/m3。


新疆次、非宜棉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新疆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结合近几年新疆农科院生物质能源研发课题组与中国石化总公司合作研究与开发利用甜高粱制取乙醇、乙烯等的前期实践,从生物质乙烯产业发展对缓解石油供需矛盾的重要性、新疆所具备的优势条件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阐述了发展生物质乙烯产业对新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