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AMMI模型的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农技服务 》 2011
摘要:以2009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C组各承试点的产量为资料,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玉米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AMMI双标图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区产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C2、C6和C8(10.689~11.433k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C7、C10和CK(10.071~10.594k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C3和C4(10.571~11.055k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C1、C5和C9(9.543~10.157kg);试点E1、E5和E2的分辨力较强,E6、E7和E3的分辨力较弱。
关键词: 玉米 稳定性 适应性 G×E互作 AMMI模型 分辨力


浅析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中国畜禽种业 》 2011
摘要: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种,俗称羊口疮(Orf),是引起山羊、绵羊以及其他一些反刍动物传染性脓疱病的重要病原,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对羔羊危害极为严重[1,2],病变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粘膜依次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疡和厚痂[3]。近些年来该病呈现重新流行的趋势,世界各地都相继报道了该病的流行[4-6]。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油研10号(82278 A×942 R)F1为基础,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并经连续夏繁加代选择,历经5年7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86 AB。其芥酸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μmol/g,含油量46.6%~49.3%,种子蛋白质23.7%~25.1%。黄籽株率分别平均为98.9%,色级(粒色指数)在3.28~3.58之间,平均色级为3.5。全生育期在210 d左右,不育系株高适中,分枝多,分枝位较低,不育株天然结荚结实好,抗倒性强,在海拨386 m的塘头地区10月上旬播种,密度8 000株/667 m2的情况下,株高186.3 cm,一次分枝高度47.6 cm,一次分技数9.8个,单株有效角586.4角,角长5.3 cm,角粒数18.8粒,千粒重3.6g,单株产量25.1 g。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NR 168于2006~2009年完成了贵州省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益油1号。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三高两低 隐性核不育 黄籽频率 黄籽度


钾肥施用量对小黑麦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11
摘要:为小黑麦的种植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8个钾肥施用量处理对小黑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增加小黑麦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并且明显提高小黑麦的产量。


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功能缺失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贵州茶叶 》 2011
摘要:到2011年,贵州茶园总面积20多万hm2,茶园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四位,茶园集中程度明显改善。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良好运转对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避免市场风险,提升茶农素质,增加茶农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来形成的新型合作组织,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茶区村干部及茶农的随机采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茶叶专业合作社运行中的功能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湄潭实验茶场筹建前前后后——为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2周年而作
《贵州茶叶 》 2011
摘要: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公路修建,初级商品市场的开创,湄潭山区经济及其茶业得到一定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处于极度艰难的大环境下,给中国西南大后方山青水秀偏僻落后的湄潭茶业带来了千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历史赋予茶乡湄潭的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蚕桑茶叶通讯 》 2011
摘要: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中国畜禽种业 》 2011
摘要: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山羊养殖生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条件性、接触性传染病,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主要致病原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和绵羊肺炎支原体Y98。其病原的分布往往因地域差异,其感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养羊生产中,山羊支原体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原,在羊群生体机能正常的情况下,往往不发病或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在一些


施用沼液对茶饼病和炭疽病田间发生的影响
《中国茶叶 》 2011
摘要:近年来,贵州异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变,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和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 sinensis Miyake)成为各茶区主要的病害。前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和新梢,花、果偶有发生。先在嫩叶上产生淡黄色或淡紫色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嫩梢发病时,常倾向一侧,病部畸形膨大,枝梢易枯萎。后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从叶缘与叶尖开始,最初出现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