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伯利亚鲟热休克蛋白HSP70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和组织分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普通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热休克蛋白HSP70 cDNA的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343 bp,其中5'非编码区为140 bp,3'非编码区为256 bp,可读编码框(ORF)为1 947bp,编码为648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特征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IQK,细胞质特征性保守序列为EEVD,C端重复序列为GGMP。该cDNA序列与其它生物的HSP70 cDNA序列一样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发育树显示,西伯利亚鲟与非洲爪蛙蟾Xenopus laevis、密西西比短吻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为17.5℃时,西伯利亚鲟肝脏、鳃、脾脏、心脏、肌肉、中肠、性腺、脑8种组织中均有HSP70表达,其中HSP70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的次之,肝脏中最低(P<0.05)。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HSP70 cDNA 序列分析 组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县域农田土壤采样布局多目标优化分析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布置农田土壤采样点可以在满足采样精度的前提下显著降低采样数量及成本,或在有限采样数量的限制下确保采样具有最佳的代表性。通过研究筛选区域范围内多种影响农田土壤养分采样点分布的因素,以及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效应,建立区域农田土壤养分采样点布局多目标优化决策分析模型;并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过程分析。采用江苏省宝应县的农田空间数据及筛选的环境数据,分别从给定采样点数量条件下寻求最佳采样点分布方案,以及在满足采样精度和代表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小采样点数量等2个角度进行了模型的分析验证工作;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解决县域范围大量分散耕作农田的土壤养分统一采样规划问题,为采样点的合理分布提供了一种定量优化分析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冬小麦冻害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估冬小麦冻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对于灾后及时采取田间管理补救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产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1号遥感数据(HJ-1),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冻害为例,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对冻害的敏感性,选择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作为评估冬小麦冻害的最优植被指数。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冬小麦冻害评估方法,以冻害指数作为冬小麦冻害程度的评估指标,利用地面实测样本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受灾前后冬小麦EVI的变化与冻害程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冬小麦冻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
关键词: 粮食 遥感 植被 冻害 冬小麦 冻害指数 环境-减灾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湖龙井茶品质的智能嗅觉识别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电子鼻采集不同等级、树种和产地西湖龙井茶的智能嗅觉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分矩阵研究等级、树种和产地指纹信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程度,基于软独立模型分类分析方法建立茶叶等级、树种和产地的3类智能嗅觉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等级西湖龙井茶的电子鼻信号差异最大;在涵盖不同树种和产地信息的样品中,电子鼻能准确预测品质相近的高档等级(精品、特级和一级)茶叶,等级判别正确率基本达到100%。树种与产地特征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程度比较接近,并且同一等级、同一产地下不同树种模型和同一等级、同一树种下不同产地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基本都达到92%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首先利用电子鼻进行等级划分,然后在同一等级下进行树种鉴定和产地判别的西湖龙井茶品质智能嗅觉快速检测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萝卜萎蔫病病原鉴定及病原生长影响因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北京郊区发生一种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新病害,其主要症状表现是叶子黄化萎蔫,生长受阻。针对该病的发生,作者采集典型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病原鉴定,并进一步对病原菌生长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以便为该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研究认为该病由大丽轮枝菌利(Ve用rti多cil种liu氮m源da和hl碳iae源)侵,氮染源引以起硫。酸该铵病最原为菌适生宜长,适碳宜源温则度已为可溶20性~2淀5℃粉,最适适宜宜pH。6这~8是,该首病次原报菌道能由够大很丽好轮枝地菌侵染引起的萝卜黄萎病在中国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目前在数据采集上主要依靠植保人员田间调查、田间取样等传统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存在以点代面的代表性差、主观性强和时效性差等弊端,难以满足大范围病虫害实时监测的需求。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快速获取作物和环境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是未来大面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预报与产量损失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文在阐述植物病虫害胁迫光谱响应的生理机制的基础上,对目前病虫害遥感监测中所常用的光谱敏感波段及植被指数进行了汇总、整理,并对病虫害识别、严重度监测和损失评估等方面所使用的算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中尚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就如何实现大面积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 遥感 病害 虫害控制 作物 光谱特征波段 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提高鲟鱼亲鱼的繁殖力
《河北渔业 》 2012
摘要:在自然水域中鲟鱼是一种寿命长、生长快、性成熟迟、繁殖力强的鱼类。它一生中产卵的次数较多,但由于性成熟晚,而且大部分的亲鱼是隔年产卵,这样就无法满足人工养殖的需求。近年来,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鲟鱼苗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何提高鲟鱼亲鱼的的繁殖力就成为鲟鱼业界关注的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作业机械路径优化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一种面向农田作业机械的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方法。基于农田地块几何形状、作业机具参数、地头转弯模式等先验信息,将田间作业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选择不同的路径优化目标:转弯数最少、作业消耗最小、总作业路径最短或有效作业路径比最大,计算出最优作业方向,生成最优作业路径。基于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算法,设计开发了农田作业机械的路径规划软件,并选取了4块典型的凸四边形农田地块进行作业路径规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最优作业方向上的路径优化目标量比其他作业方向上有显著减少;对于上述4个地块,按照不同优化目标计算所得的最优作业方向均与地块某个边的方向角相同,对于长宽比较大的地块,最长边方向通常为最优作业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糖炒板栗加工特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通过模糊数学法对16种糖炒板栗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单粒重(X1)、栗仁颜色(X4)、滋味(X6)均为0.25,单粒重标准差(X2)为0.125,外观(X3)、香气(X5)、反生程度(X7)、硬度(X8)、出品率(X9)均为0.025。根据平均隶属度的排序结果,得到最适宜加工成糖炒板栗的品种前五名分别为:怀黄、达1-3、早丰、燕奎和红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