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0Co-γ辐照和EMS对薏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薏苡CDT和Y 159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及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 EMS)分别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60Co-γ辐照和EMS对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突变率、株高的影响,旨在筛选60Co-γ辐照和EMS诱变薏苡种子的最适剂量(浓度)。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对薏苡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突变率、株高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和幼苗变短,而幼苗突变率逐渐增加;60Co-γ辐照处理下,薏苡CDT和Y 159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406.305 Gy和284.795 Gy, EMS处理下薏苡Y 159的半致死剂量为2.453%。


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鲟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10%、15%、20%的甲醇(MeOH)和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作为抗冻剂超低温保存西伯利亚鲟精液活力及运动参数差异。【结果】以MeOH和DMSO作为抗冻剂,在浓度分别为10%、15%、20%条件下,精子解冻激活后DMSO保存的精子活力及精子的运动参数均高于MeOH保存的精子。各处理抗冻效果以15%DMSO最优,其A+B级精子活力占比最高,为44.83%;精子的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最高,分别为24.33、22.16μm/s,显著高于10%DMSO组精子,与20%DMSO间差异不显著;精子头侧摆幅度(ALH)、运动的摆动性(WOB)、平均移动角度(MAD)指标3种浓度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西伯利亚鲟的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以15%DMSO的抗冻效果最好。


玉米Reid-Lan.渗入Tuxpe?o种质的育种潜力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加大Tuxpe?o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发挥Reid-Lan.种质的遗传优势,本研究在Reid-Lan.渗入Tuxpe?o形成新种质群体(RLT)选系的基础上,选取1个Reid-Lan.种质代表自交系和6个RLT种质选系为被测系,5个不同类群代表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3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贵州省贵阳和德江对不同组合的产量性状进行鉴定,结合6万个Maize SNP50基因芯片对所涉及到的12个自交系进行遗传评价。结果表明,RLT种质选系QB2539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最高为7.28,高于Reid-Lan.选系QB662。遗传距离(GD)分析结果显示,QB662与QR273的GD值为0.3689;而Tuxpe?o代表性种质赞S122与QR273的GD值为0.3554;QB2539与QR273的GD提高到0.3732。35个组合中,产量排前3位的是RLT种质选系与Suwan种质组配的组合,其中QB2539×QR273产量最高,较对照黔单16增产29.66%。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Reid-Lan.渗入Tuxpe?o形成的新种质RLT在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将为下一步的种源创新提供新的改良方法和材料支撑。
关键词: 玉米 Reid-Lan.种质 Tuxpe?o种质 育种潜力 杂种优势


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33份簇生辣椒种质机械采收指标综合评价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适宜机械化采收的辣椒品种,以33份簇生型辣椒资源材料为基础,开展14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变异特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13个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能有效构成辣椒机械化采收综合评价指标,GZH-18-12、HSF、L 6和SD 53为适宜机械采收辣椒种质资源。


基于DUS测试的玉米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表达差异及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品种DUS测试是品种授权、审定登记及认定、维权执法等的必要程序与重要手段。通过对玉米DUS测试指南中36份标准品种2018—2019年的田间测试,采用符合系数对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性状表现与玉米测试指南中的代码进行表达差异性分析,评价玉米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表达的准确性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36个标准品种中有30个品种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占83.3%;39个测试性状中有30个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占76.9%,性状平均符合系数为质量性状(1)>假质量性状(0.982)>数量性状(0.967);39个测试性状在36份标准品种中检测到199个等位变异,变幅在1~9之间,平均为5.103个;有效等位变异数在1~6.694间,平均为3.282;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介于0~2.008之间,平均为1.234;36份标准品种的形态相似系数范围为0.64~0.84,相似系数在0.81时,可将36份标准品种划分为31个类群,因此可将标准品种数量调减至31个。
关键词: 玉米 DUS测试 标准品种 符合系数 差异性分析 多样性分析


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并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刺梨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来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40 W,液料比37∶1 (mL/g),微波时间24 min,微波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的刺梨多糖得率为(3.19±0.05)%。当灌胃剂量为100 mg/kg时,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对S180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52.13±1.84)%,比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并能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的刺梨多糖具有一定的提升肿瘤小鼠免疫能力和抗肿瘤作用,并具有成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潜力。


钵苗机插密度对杂交籼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西南区域不同粒重类型杂交籼稻新品种在不同钵苗机插密度配置下氮肥吸收、利用、转运情况及氮肥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特征,选取代表性大粒型品种内6优107和中粒型品种旌优华珍,以钵苗插秧机配置24、16和12 cm株距构建3个等梯度密度处理LD、MD和HD,并以当地常用人工手插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为对照(CK),在总施氮量比习惯用量减少的基础上,研究钵苗机插密度对新品种的氮肥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粒型品种内6优107相比,中粒型品种旌优华珍的千粒重较低,但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较高,产量较优;同时,两品种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含氮率差异较小,但旌优华珍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吸氮量、植株各阶段吸氮量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均较高,而其氮素表观转运率、氮素贡献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收获指数低于内6优107。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粒重类型品种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均以MD处理产量最高,大粒型品种内6优107在MD处理下分别较LD、HD和CK增产15.81%、4.29%和29.08%,而中粒型品种旌优华珍分别增产8.78%、5.03%和27.69%。两个品种的植株吸氮能力和氮肥利用能力受机插密度的影响表现基本一致:不同机插密度处理间,植株含氮率在水稻生长前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生育后期随着机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植株阶段吸氮量在前期主要随机插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生育后期均以MD处理较高,且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吸氮量均表现为HD>MD>LD>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素转运量均以LD处理最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机插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叶茎鞘氮素转运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收获指数均随机插密度增加而降低。钵苗机插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能力,且通过适量增加密度能够显著提高不同粒重类型杂交籼稻新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钵苗机插株距16 cm配置,有利于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提高齐穗期至成熟期的氮素转运量,实现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升。上述结果对高产高效绿色水稻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高镉地质背景区设施菜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主控因子分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织金县某设施蔬菜基地为例,运用简单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高Cd地质背景区设施菜地蔬菜Cd累积特征,土壤Cd的主要来源、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质(SOM)、碱解氮(NA)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分析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该基地耕作层土壤Cd含量大于贵州省耕作层土壤Cd背景值(0.659 mg·kg-1)的点位占比为75.32%,基地设施蔬菜对Cd的累积规律表现为白菜>番茄>豇豆,3种蔬菜均未超标。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在设施菜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土壤有效Cd比土壤全Cd能更准确表征土壤Cd的安全风险。该基地设施菜地Cd主要来源为成土母质风化,其高Cd含量与高施氮量分别是提高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土壤SOM、P和K等养分指标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高Cd地质背景区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可以考虑种植豇豆,并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从而保证"菜篮子"安全。
关键词: 高镉地质背景 设施菜地 镉生物有效性 主控因子 氮肥施用量


薏苡黑穗病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黑穗病是薏苡栽培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薏苡田间产量。薏苡黑穗病病瘿中存在多种真菌菌群,其中,真菌属Sporisorium和Ustilago为优势菌群。本研究选择Sporisorium和Ustilago线粒体全长序列中保守且常见的基因ATP6设计引物,分别检测薏苡成熟期已发黑穗病的病株和正常植株的叶片,结果显示,发病株全部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而田间表现正常的部分植株也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说明该检测方法可鉴定出被黑穗病病原菌侵染而无症状的薏苡植株。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薏苡黑穗病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定出抗黑穗病薏苡种质,为薏苡抗黑穗病的遗传选育工作提供分子鉴定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