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aM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ABA合成的介导作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BA作为干旱信号物质在植物抗逆生理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ABA合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探明植物干旱信息的感受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外使CaM拮抗剂TFP、ABA以及分根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中ABA和CaM含量和时间的变化。渗透胁迫均促进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根系AB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叶片,而CaM峰值出现的时间晚于叶片。但根系和叶片ABA峰值均不晚于CaM。不同浓度TFP和ABA处理都能提高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与渗透胁迫相比,AB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类似,但CaM呈持续上升趋势。TFP处理抑制根系CaM含量增加,而对叶片有促进效应。ABA处理呈现浓度效应。与全根胁迫相比,分根胁迫对胁迫根系ABA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未胁迫部分根系ABA含量,但二者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滞后6和18 h;叶片ABA和CaM含量也相应提高,且最大值滞后12 h。CaM可能未参与渗透胁迫下ABA的合成过程,渗透胁迫引起ABA合成后,调控胞内CaM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板蓝根种质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板蓝根是防治病毒性感冒的核心药材,目前我国栽培的板蓝根种质较多,归纳有大叶板蓝根、小叶板蓝根和四倍体板蓝根三大类型,针对这三种形态特征明显不同的板蓝根种质,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种子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含量等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小叶板蓝根优于四倍体板蓝根,而四倍体板蓝根优于大叶板蓝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毒素对水稻根冠活细胞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利用稻瘟病的菌丝悬浊液提取稻瘟病毒素,以毒素浓度、毒素处理根尖的时间及不同品种进行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毒素处理的不同水稻品种间根冠细胞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毒素浓度处理不同时间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对另外13个水稻品种在毒素抗性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毒素对水稻根冠活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感病品种经毒素处理后细胞死亡率极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细胞死亡率与稻穗颈瘟发病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黄瓜白粉病菌 抑菌作用 保护效果 治疗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
《棉花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1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分别进行了摇瓶震荡培养,其发酵液上清液用硫酸铵盐析,杯碟法测定了沉淀物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拮抗活性,并对其中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菌株的抗菌物进行了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分析。结果显示,BDT-25、JJ-5、DHT-12、80b-2、DHT-13和JJ-134菌株的抑菌活性较高;6株拮抗细菌发酵液沉淀物均对氯仿敏感,抗菌物溶液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或显著下降,对温度也较敏感,认为这些抗菌物质为蛋白或多肽类物质。拮抗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和使菌丝体原生质凝集而抑制其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新733小麦的水分生理特点及节水灌溉效应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新733是一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探明其是否适用于节水高产栽培,于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进行了节水灌溉对其水分生理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新733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比邯麦9、石麦9和衡7228的平均值高71.6%,叶水势比衡7228约高0.1 MPa。石新733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较高;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石麦9和邯麦9接近,均高于衡7228;胞间CO2浓度和蒸腾效率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别。与灌5水处理相比,灌2水处理的叶水势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均相近而灌浆盛期的光合功能和蒸腾效率较高。石新733的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中,不灌水和灌2水处理分别比其他3个品种平均产量增加11.3%和7.0%。全生育期只灌拔节和抽穗开花期2水的节水处理比灌4水的常规灌溉处理增产5.6%,说明该品种可在节水高产栽培上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