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效果不同:对细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性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作用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指出了农业科技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发挥支撑作用,以及发挥支撑体系作用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土壤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培肥的作用,进行了不同的秸秆、有机肥和无机化学肥料之间平衡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同时施用秸秆或有机肥后当年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较高肥力地块中"化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比"不施肥、不还田"的对照增加最多,增加1.9gkg-1,增加率达8.9%;"平衡施肥+秸秆+快速腐解菌"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02.50gkg-1,比对照增加28.6%;在较低肥力地块中以"化肥平衡施肥+有机肥"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增量最多,分别增加1.5gkg-1、6.9mgkg-1和32.5mgkg-1,增加率分别达11.7%、39.8%和36.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草原羊尿斑块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0.01),并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施后7 d前(不包括第7天),与对照区相比,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降低(p<0.05),7 d后,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羊尿施入35 d前(不包括第35天),土壤NH4+-N浓度显著高于NO3--N(p<0.05),而35 d后,NH4+-N浓度开始低于NO3--N,而且差异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增加趋势,并于第35 d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84 d后又出现升高现象;施尿区0~5 cm和5~1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但10~20 cm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并于第7天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3个取样层次呈一致的变化趋势。施尿区和对照区土壤无机氮与可溶性有机氮、无机氮与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微生物量氮相关不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苹果新品种‘金钟’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新品种‘金钟’由‘白龙’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来,果形端正,果面黄绿色,风味香甜,肉质细脆,平均单果质量239.8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抗病性、丰产性、耐贮性均优于当前主栽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枣开发存在问题、开发意义及开发途径
《河北果树 》 2007
摘要:酸枣(Ziziphus acidojujuba C.Y Cheng et M.J.Liu)是原产于我国的属李科(Rhamm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为栽培枣的原生种,古称棘,又叫"野枣",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诸省的一种野生果树和药用植物资源,据叶化石分析推测,至少已有12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