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棉花全生育期植保主要技术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详细介绍了棉花全生育期各个生长阶段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

关键词: 棉花全生育期 病虫危害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的防效仅为35%~40%,因此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掌握秋季防治。

关键词: 冬小麦 除草剂 节节麦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延长,灌浆进程延长,千粒重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籽粒 灌浆 logistic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草莓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并且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K-S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从而使性状值落入1~5级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或用(X+0.5246s)和(X+1.2818s)2个点分为3级,性状值落入3级的概率分别为30%、40%和30%。

关键词: 草莓种质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基环丙烯对番茄保鲜效果试验报告

现代农药 2007

摘要: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对番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1-甲基环丙烯密闭熏蒸处理绿熟期番茄果实12h后,室温条件下贮藏,可使番茄的保存时间延长10d左右。和清水对照相比,药剂处理的番茄晚15d完全变红,硬度、酸度降低速度减慢,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变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速度不大。药剂处理后番茄的腐烂率降低,药剂处理剂量35、70mg/m3贮藏后30d,番茄的腐烂率在30%以下,并且能够保持较好的风味和品质。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番茄 保鲜 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GKZ19简介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30%世苗乳油对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研究了30%世苗乳油对稻胡麻斑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世苗乳油15mL对水30kg,分别于水稻破口前4~7d和齐穗期均匀喷雾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稻胡麻斑病的发生,水稻成熟期功能叶绿叶数量和绿叶率增加,产量提高。

关键词: 水稻 稻胡麻斑病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指标的修正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肥料效应模型,分析模拟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的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线型+平台模型拟合,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91 kg/hm2和39.7 kg/hm2,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比当地农民采用的传统二次型施肥模型的施氮量分别减少59%和79.7%。华北平原高产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积累,故施用基肥时,应特别注重测定田间土壤根层(0~60 cm)的硝态氮含量。通过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该区磷肥合理施用量为P2O575 kg/hm2。实行冬小麦秸秆还田情况下,冬小麦季宜施用钾肥K2O 45 kg/hm2,夏玉米季可以不施钾肥。依据该文推荐的施肥指标可使冬小麦季节省肥料投资407.4元/hm2,玉米季节省肥料投资503.8元/hm2,两季作物的施肥利润均显著提高。为中国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施肥模型 肥料效益 硝态氮 推荐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氮比肥料组合对肥料氮生物固定、释放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N比肥料组合(玉米秸秆+尿素)对肥料N生物固定、释放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组合的C、N比越高,土壤微生物对肥料N的固定量越大。但其释放率逐渐降低;肥料组合的C、N比越高,对土壤NO3--N的抑制作用越大;麦田玉米秸秆还田时,调整其C/N≤20为宜。

关键词: C、N比 微生物量氮 生物固定 小麦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衡科棉369简介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