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延长,灌浆进程延长,千粒重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籽粒 灌浆 logistic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草莓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并且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K-S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从而使性状值落入1~5级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或用(X+0.5246s)和(X+1.2818s)2个点分为3级,性状值落入3级的概率分别为30%、40%和3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世苗乳油对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
《河北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研究了30%世苗乳油对稻胡麻斑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世苗乳油15mL对水30kg,分别于水稻破口前4~7d和齐穗期均匀喷雾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稻胡麻斑病的发生,水稻成熟期功能叶绿叶数量和绿叶率增加,产量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指标的修正
《农业工程学报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肥料效应模型,分析模拟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的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线型+平台模型拟合,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91 kg/hm2和39.7 kg/hm2,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比当地农民采用的传统二次型施肥模型的施氮量分别减少59%和79.7%。华北平原高产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积累,故施用基肥时,应特别注重测定田间土壤根层(0~60 cm)的硝态氮含量。通过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该区磷肥合理施用量为P2O575 kg/hm2。实行冬小麦秸秆还田情况下,冬小麦季宜施用钾肥K2O 45 kg/hm2,夏玉米季可以不施钾肥。依据该文推荐的施肥指标可使冬小麦季节省肥料投资407.4元/hm2,玉米季节省肥料投资503.8元/hm2,两季作物的施肥利润均显著提高。为中国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