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玉米产量灰色理论分析与预测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北省玉米产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今后育种工作的目标和前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依据1980-2003年河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1)=324 818.583 945e0.018524-318 652.083 945。并在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据此模型对河北省玉米生产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结果表明,在挖掘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河北省的玉米产量将在2030年有可能达到15 052.6 kg/hm2。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玉米产量 分析与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安全分析与网络安全建设研究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现在所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的方案的设计原则及网络安全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网络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实生后代根皮率与枝皮率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果树 2007

摘要:对16个组合的138株苹果实生苗根皮率与枝皮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实生苗的根皮率及枝皮率存在一定差异。经pearson分析苹果实生后代根皮率与枝皮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4。在测定不同苹果品种或品系的矮化程度时,可以枝皮率代替根皮率作为预测的指标。

关键词: 苹果 实生后代 根皮率 枝皮率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芽孢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及酶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的芽孢对初孵棉铃虫幼虫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可以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幼虫前期体重增加;而后期发育迟缓,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含有HBF-1芽孢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遭到破坏;随着虫龄的增大,微绒毛逐渐脱落,有的部位细胞壁破裂。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初孵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HBF-1芽孢(100μg/g)的饲料后,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棉铃虫 苏云金芽孢杆菌 HBF-1菌株 芽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冠梨鸡爪病发病特点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对影响黄冠梨鸡爪病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钾、氮、磷化学肥料均加重病害发生,其中钾肥影响最大;高接树果实发病率显著高于定植树;长果枝结果的果实发病重,短果枝发病轻;使用梨果膨大剂,果实发病时间提前15d;近成熟期较大降雨明显加重该病的发生;果实袋类型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黄冠梨 鸡爪病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摘要: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 资源建设 河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近年审定的抗虫棉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对2005~2007年河北省审定的抗虫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结铃数>铃重>霜前花率>株高>子指>单株果枝数>衣分>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单株铃数和铃重是影响河北省春播棉区抗虫棉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抗虫棉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的超补偿作用与冗余现象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详细分析了果树的超补偿作用与冗余现象,提出了减少冗余能够增产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并探讨了克服果树冗余现象的途径。

关键词: 果树 超补偿作用 冗余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交利用模式 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长期定位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长期施用秸秆与化肥在2006年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施用不同量的化肥和秸秆处理下产量差异明显,施用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施用秸秆肥,而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大;通过对穗部性状分析结果发现,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的显著增产作用主要来源于小麦穗密度的增加,而穗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长期定位 秸秆 化肥 冬小麦 产量 穗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