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苜蓿根瘤菌菌剂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根据新疆气候特点,筛选出一株在耐旱、耐盐碱方面抗性较强的苜蓿根瘤菌Rhizobiumsp.XJ67,并对其发酵条件及菌剂保存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 8,发酵液活菌数达19300×108,菌剂最佳保存条件为冻干剂。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加工番茄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中的防病健身栽培技术。采用这种栽培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早衰,特别是减少日灼(日烧)和果腐疫霉病发生,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商品率。根据各地区的生产条件及习惯,可以采用多种模式推广"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


杂交高粱、高丹草品种比较试验
《农村科技 》 2004
摘要:高丹草、杂交高粱同属于一年生禾本科饲料作物,高丹草是饲用高梁与苏丹草的最新组合,二者均为喜温作物,与传统的苏丹草相比,具有更长的营养时间、更高的消化率以及更高的产草量。而且抗旱性强、耐低温、耐瘠薄,在降水量适中或有灌溉条件


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玉米开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特别是花期对干旱胁迫非常敏感。本研究通过对玉米L0 5 0×B73的 180个F2 :3 家系进行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和分子标记鉴定 ,重点对开花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 ,存在与出苗到抽雄天数有关的 6个QTL ,位于第 1、6、9染色体上各 1个 ,位于第 3染色体上有 3个 ,共可解释的表现型变异为 5 5 .0 % ;基于出苗到散粉天数检测到 4个QTL ,其中两个位于第 3染色体上 ,位于第 1、2染色体上各 1个 ,共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 5 2 .8% ;对出苗到吐丝天数检测到分别位于第 3、6染色体上的 2个QTL ,共可解释的表现型变异为 2 0 .4 % ;对抽雄至吐丝间隔天数 (ASI)只检测位于第 6染色体上的 1个QTL ,可解释 6 .5 %的表现型变异。而正常灌溉环境下 ,检测到出苗到抽雄天数检测到 1个QTL ,位于第 9染色体上 ,可解释的变异为 15 .0 % ;对出苗到散粉天数检测到 3个QTL ,位于第 1、3、9染色体上 ,共可解释的变异为 5 5 .0 % ;对出苗到吐丝天数检测到 4个QTL ,分别位于第 1、2、3、7染色体上。共可解释表现型变异的 4 6 .8% ;对ASI检测到分别位于第 2、6染色体上的 2个QTL ,可解释的变异为 15 .5 %。这些QTL的基因效应以显性与超显性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