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蔬菜种类和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选择典型蔬菜种植区,调查并分析了不同蔬菜种类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微弱;种植果菜和叶菜的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小;根菜类菜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果菜和叶菜类菜田差异明显。永年县菜田土壤As的含量以及定州市菜田土壤Pb和Cd的含量变化明显,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测预警。

关键词: 蔬菜栽培 土壤 重金属 蔬菜作物 种植年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作基因隐性上位基因控制,χ2检验结果符合12∶4分离比例。但根据色泽由紫-红,表明色素性状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尚有修饰基因存在。柱头颜色分离比例白色∶紫色为260∶192,χ2检验结果符合9∶7分离比例。柱头颜色无中间过渡色,只表现紫色和白色2种颜色,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补基因控制。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属间杂交 紫色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蘑菇南移栽培的栽培料配比及发酵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关键词: 褐蘑菇 南移栽培 栽培料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初果期树新梢摘心效果观察

河北果树 2006

摘要:对杏不同品种4年生树的新梢摘心试验结果说明:新梢摘心后1周左右开始萌发副梢,3周后叶芽不再萌发。4月30日摘心副梢萌发数量多,副梢生长量大。副梢生长量大的品种可在5月21~28日进行第2次摘心控制旺长。新梢对摘心的敏感性和品种特性相关,供试品种在萌生副梢能力、副梢萌发的节位、萌芽早晚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萌生副梢能力高低依次为子荷、甘玉、冀光、大丰。

关键词: 新梢 摘心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聚类分析 抗旱性,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梁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核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问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 1 稳定遗传.F1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关键词: 高梁 旱稻 远缘杂交 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表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农业”与河北农业发展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摘要:通过对“数字农业”以及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状况的综述,分析了河北省发展“数字农业”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农业信息化 信息网络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冀杂3268

农业科技通讯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繁殖和形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虫密度对线虫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密度除对雌虫的b值(体长/头顶至食道腺与肠连接处长)有显著影响外,对雄虫和雌虫的其他形态特征测量值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短体线虫 薯蓣红斑病 繁殖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从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现状与趋势出发,提出农业科技期刊要开展良好的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和外事营销;指出培养和提高农业科技青年编辑的信息能力至关重要;探讨利用网络技术来发展农业科技期刊等方面对促进农业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市场意识 信息意识 网络意识 国际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