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Bt基因工程菌BioP8在环境中的消长动态及生物学效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2001~2004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对转Bt基因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BioP8进行了环境释放,并跟踪调查该工程菌在田间的定殖、扩散、田间防效以及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BioP8在甘蓝叶、根及土壤中均能定殖、存活,在植物根部存活能力较强.在施药后d3,BioP8菌密度均达最高值,之后趋于衰减;BioP8对甘蓝田中天敌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影响,BioP8防治区的节肢动物个体总量介于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的个体总量.图2表1参7
小麦籽粒发芽对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来自黑龙江、辽宁和北京的11个冬、春性小麦品种,对其发芽籽粒和未发芽籽粒进行了11个品质性状的分析,以研究籽粒发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发芽对其蛋白质、淀粉和馒头加工品质均造成负面影响,籽粒发芽与不发芽相比,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稀懈值、降落值、馒头体积和馒头评分等品质性状的差异均达到5%或1%显著水平。籽粒发芽造成蛋白质质量的下降程度大于蛋白质含量的下降程度。籽粒发芽对品质影响程度在品种(系)间也存在差异。发芽处理的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均未发生变化。
河北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省种质库中21种作物1.3万多份种子进行了生活力监测,结果表明,①贮存12~17年后,94.55%以上的被监测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80%以上,但有292份种子(占被监测份数的2.00%)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降至70%以下)。②不同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燕麦和冬小麦亲本两种作物种子平均监测发芽率出现了显著下降。同一作物不同品种、荞麦、冬小麦和玉米不同类型、燕麦入库不同批次、夏大豆不同收获年代等贮藏后发芽率的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与黄粒玉米相比,白粒玉米监测发芽率显著低于入库发芽率,但尚需扩大监测品种数量以验证其普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洋葱油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以冻干洋葱粉为试材,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洋葱油技术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对洋葱油得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萃取的适宜参数。结果表明,以冻干红洋葱粉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15%为夹带剂,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42℃,萃取时间216 m in,洋葱油得率可达到0.48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创新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 2006
摘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对专业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挑战及存在的弊端,提出重组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实现主动的信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