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蔓桔梗的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蔓桔梗(Campanumoea javanica Bl.),别名:金钱豹、奶浆藤、香浮萍、浮瓶子、金线吊葫芦、土党参。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MS;(2)增殖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角瓜的组织培养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7 CSCD

摘要:以牛角瓜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牛角瓜的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MS+2,4-D 2 mg/L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有利于芽的分化和增殖;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其生根率100%;试管苗生根培养30 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关键词: 牛角瓜 叶片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重金属的概念及污染土壤的特点出发,概括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类型、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趋势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植物修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属矿区芒草脯安酸积累的一个有趣现象(英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脯安酸含量与其对环境的耐受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采集金属矿区(主要污染物为Zn、Cu、Pb、Cd)不同污染梯度、不同季节的芒草种群材料,测定其脯安酸含量,从脯安酸角度探讨受不同污染强度胁迫的种群的耐性变化。结果发现:①夏季芒草种群的脯安酸含量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与体内Cu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冬季脯安酸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即重度污染土壤的种群脯安酸含量降到最低,而受轻度污染样地的种群与清洁种群一样,脯安酸含量升到最高;③受中度污染种群的脯安酸含量变化与清洁种群相似。这一结果说明重度的重金属污染已引起芒草种群在脯安酸水平发生代谢变化,意味着这一芒草种群可能已获得较强的环境耐性,但这一猜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芒草 脯安酸积累 季节 重金属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外来杂草——假臭草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对海南儋州地区假臭草群落的调查,应用辛普森和香农指数测定了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的假臭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各种杂草的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假臭草群落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林下假臭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其次为公路边和荒地。假臭草在公路边的优势度最大,说明其最容易入侵的生境是公路边。(2)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且与其他物种在生态位上都存在重叠,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3)假臭草群落中含羞草的生态位宽度也较大,表明含羞草在该群落中也具有较强的侵入性。

关键词: 外来杂草 假臭草 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及优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构成,并通过对该市的经济、城市化、区位、土地制度政策等因素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影响因素 结构优化 井冈山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转基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CSCD

摘要:甘蔗转基因研究涉及的基因和转基因方法均较多,文章着重从转入BT、GNA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提高甘蔗抗虫性;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解毒基因提高甘蔗抗病性:转入bar和pat基因来抗以Basta和Buster为主要有效成份的除草剂;转入海藻糖合酶基因以提高甘蔗植株的抗旱性等几方面的转基因研究概述了甘蔗转基因抗性研究进展。转入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反向cDNA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基因以抑制甘蔗植株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期望以此来提高甘蔗植株中蔗糖含量和改良蔗糖色泽的转基因研究,转入PFP-β基因以期增加甘蔗植株中蔗糖积累的转基因研究:转入编码不同蛋白的基因以期应用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等的转基因研究等几个方面概述了甘蔗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甘蔗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甘蔗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聚酮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聚酮多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大类天然产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很多聚酮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更多的天然产物聚酮被发现。另一方面对它们合成相关酶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主要对多聚酮的合成机制以及多聚酮合成类型的多样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 多聚酮 多聚酮合成酶(PKS) 天然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芥子酶基因TGG6是花特异表达的假基因

生命科学研究 2007 CSCD

摘要:芥子酶是一类催化硫代葡萄糖苷水解的同工酶.TGG6是在拟南芥中新发现的芥子酶基因.从拟南芥几个不同生态型中克隆了TGG6基因的全长核基因和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生态型的TGG6基因都与拟南芥第3个芥子酶基因TGG3类似,在编码区存在1个以上移码突变,不能编码完整多肽.生态型Col-0第10个内含子的剪切边界还发生了缺失,导致内含子不能被切除.初步确定TGG6是一个假基因.然而,RT-PCR结果却表明TGG6在花器中特异性表达,说明TGG6在进化的某个阶段可能是有功能的基因,由于某种原因,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被失活.

关键词: 拟南芥 芥子酶 TGG6 组织特异表达 花特异表达 假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构建及致病相关突变体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T-DNA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Y34菌株,平均每转化1.0×106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可得到约300个抗潮霉素菌株。用该转化体系转化和筛选,获得抗潮霉素菌株6855个。PCR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表现抗潮霉素菌株均含抗潮霉素基因,说明抗潮霉素特性是T-DNA携带潮霉素基因插入Y34基因组的表型效应,即抗潮霉素菌株是T-DNA插入突变体。对56个突变体DNA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有27个突变体是单拷贝插入,突变体T-DNA插入拷贝数平均为1.43。随机取1600个突变体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发现23个突变体完全丧失致病能力。

关键词: 稻瘟病菌 T-DNA插入突变 致病相关突变体 Southern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