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亚洲小车蝗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草原优势害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种群状况,采用线粒体DNA(mtDNA)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通过对亚洲小车蝗28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获得1个长度为289 bp的同源序列,通过编辑,剪切有267 bp的序列基可用于这28个个体的比较。在267 bp的序列中,A+T约占69.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其中有20个变异位点,约占所测核苷酸总数的7.49%,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变异最多。共检测出18个单倍型。以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和槌角蝗科的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作外群构建NJ和UPGMA分子系统树。聚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呈现平行分布,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簇群,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地理种群 mtDNA 16SrRNA基因 遗传变异

向日葵染色体Giemsa C-分带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KG(HCl-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了C-分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至少都有一条C-分带,染色体组共有62条C-分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短臂上;C-分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16条弱带。Giemsa C-分带带型公式为:2n=2x=34=8I++3T++5I+I+T++4C+2CI+4CI++3CI++I+T++CT++2CT+。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显著的带纹特征,因此,利用Giemsa C-分带方法可以将向日葵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关键词: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 染色体 Giemsa C-分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的平衡关系及其对奶牛瘤胃液pH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奶牛饲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对于维持奶牛最佳瘤胃功能、减少代谢失调发生、预防生产性能下降等具有重要作用。奶牛瘤胃可降解淀粉含量与谷物类型、谷物加工处理方法、奶牛瘤网胃中食糜流通速率有很大关系。本文主要就奶牛饲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的平衡关系及其对奶牛瘤胃液pH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瘤胃可降解淀粉 瘤胃液pH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草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对我国北方草原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2h,分析成虫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高密度种群的飞行能力较强,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1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2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弱,以13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20日龄显示出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种群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高密度区个体(P<0.01)。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种群密度 飞行能力

不同播期处理冬大麦子粒增重特征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扬饲麦3号、港啤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 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大麦子粒增重动态和特征。结果表明:大麦子粒增重动态可以用Richards方程W=A/(1+be-kt)m来描述;逐步回归分析方程各特征参数与产量的关系表明,影响大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最大积累速率,其次是起始积累势,最大积累速率越高,起始积累势越小,越有利于子粒灌浆。同时渐增阶段的积累速率和快增阶段的积累量对大麦子粒灌浆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大麦 子粒 积累速率 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16SrRNA基因亚洲小车蝗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CSCD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草原优势害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的种群状况,采用线粒体DNA(mtDNA)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通过对亚洲小车蝗28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获得1个长度为289bp的同源序列,通过编辑,剪切有267bp的序列基可用于这28个个体的比较。在267bp的序列中,A+T约占69.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其中有20个变异位点,约占所测核苷酸总数的7.49%,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变异最多。共检测出18个单倍型。以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地理种群 mtDNA 16SrRNA基因 遗传变异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四十四)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番茄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中国蔬菜 2012 CSCD

摘要:番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00年Salmon首先在意大利发现番茄白粉病,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1919年日本泽田兼吉首先报道我国台湾省番茄上的白粉病菌为蓼白粉菌(E.polygoniDC.)。

关键词: 番茄白粉病 病原菌鉴定 蓼白粉菌 Erysiphe 白粉病菌 分生孢子梗 泽田 闭囊壳 褪绿 我国台湾省

KNO_3、K_2SO_4及其混盐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日光温室土壤主要盐分对作物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辣椒品种亮剑为研究试材,比较研究了0,50,100,150,200 mmol/L的KNO3、K2SO4及其混盐(1∶1)对辣椒幼苗叶片内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营养元素与光合指标和光合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NO3、K2SO4及其混盐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片N素含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SO42-对NO3-的吸收有拮抗作用;盐胁迫抑制辣椒幼苗对P的吸收;随着胁迫浓度的逐渐增加,K含量大幅度增加;KNO3和混盐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内亚硝酸盐含量没有增加;低浓度KNO3及其混盐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内全N含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0**,与Pn显著正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高浓度KNO3及其混盐胁迫,辣椒幼苗叶片内总N含量与Chl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 辣椒 氮磷钾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勒河上游土壤磷和钾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中磷和钾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研究它们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土壤碳氮循环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上游13处生态观测样地(7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有机碳、全氮、粒径和pH等理化性质和气象因子,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表层和剖面中土壤磷、钾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0 cm表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0.50±0.14)g/kg、(2.69±1.61)mg/kg、(14.84±0.59)g/kg和(151.03±117.57)mg/kg。表层土壤全磷含量与年均气温和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密度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它们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深度土壤全磷的总密度与年均气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表层全磷含量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全钾含量受成土母质影响,变异性不大。该区域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相对缺乏,草地管理措施是影响它们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温是该区域土壤全磷和全钾密度分布的主控因子。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土壤磷素 土壤钾素 土壤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 菌丝体生长 分生孢子 产孢量 光温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