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甜樱桃需冷量估算模型应用与效果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需冷量是甜樱桃引种栽培、设施栽培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关键依据.本文通过总结≤7.2℃模型、0~7.2℃模型、Uta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我国甜樱桃需冷量估算上的应用研究,得出≤7.2℃模型因数值不稳定逐渐被替代,0~7.2℃模型因便于操作、数值年际间差异小、较为稳定而在我国广泛应用;Uta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虽然考虑到高温和低温对低温累积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复杂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对不同模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品种的需冷量进行比较分析,阐述需冷量的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甜樱桃适地适栽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松辽黑猪与引入猪种肉品质性状的综合对比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比松辽黑猪与引入猪种猪肉品质间的差异,试验以松辽黑猪、巴克夏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杜长大三元猪及长大二元猪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测定嫩度、熟肉率、压榨水分、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pH24h值、初水分、肌内脂肪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的肉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黑猪肌内脂肪最高(2.89%),巴克夏猪离心失水率最低(13.72%),长大二元猪滴水损失和L*值最高(4.86%和58.46),杜长大三元猪初水分最低(67.91%).肌内脂肪与pH24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压榨水分和离心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各指标通过降维处理后得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8.143%,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该成分与肌肉系水力相关,大白猪、长大二元猪第1主成分得分较高,说明其肉的保水能力较差;第2主成分主要与肉色相关,松辽黑猪和巴克夏猪的第2主成分得分较高,说明其肉质颜色较好.说明松辽黑猪和巴克夏猪的肉品质优于大白猪、杜大长三元猪和长大二元猪.
关键词: 松辽黑猪 引入猪种 肉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对比


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油莎豆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激素在油莎豆上的最佳喷施浓度,以吉莎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15%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研究不同浓度(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2、0.3、0.4、0.5μg/L)、褪黑素(MT,20、40、60、80、100μmol/L)、水杨酸(SA,0.25、0.50、0.75、1.00、1.25 mmol/L)对油莎豆幼苗生长、产量及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3种外源激素对油莎豆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产量,分别以G3(0.3μg/L)、M3(60μmol/L)、S2(0.50 mmol/L)处理效果最好,分别较不喷施激素的干旱胁迫处理(CK2)显著提高38.32%、31.73%、35.90%。干旱胁迫下,喷施3种外源激素总体上均能降低油莎豆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莎豆幼苗造成的伤害,分别以G3、M3、S2处理效果最好。其中,与CK2相比,G3、M3、S2处理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下降54.92%、34.44%、27.86%,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3.83%、19.03%、15.84%,脯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78.88%、627.62%、412.87%,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下降53.51%、53.43%、54.75%,SOD活性分别提高0.95%、13.51%、16.25%,POD活性分别提高1.80%、10.36%、12.84%。综上,干旱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GA3、MT、SA均能促进油莎豆生长,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莎豆造成的伤害,进而提高产量,总体上分别以0.3μg/L、60μmol/L、0.50 mmol/L处理效果最好。


生猪养殖粪污与秸秆混合还田对吉林省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三年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秸秆全量深翻还田(SF)以及猪粪+秸秆旋耕还田(ZF)对土壤改良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SF与ZF处理均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以及总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毛管孔隙度的降低与通气孔隙度的增加。SF与ZF处理对改善土壤肥力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增加,其中以ZF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秸秆与畜禽粪污还田对玉米产量的提升表现为显著的正效益,SF与ZF处理后两年增产幅度可达2.61%~5.04%与5.81%~8.94%,效果显著。


样品保存条件对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CO2、CH4、N2O标准混合气体和12 m L真空玻璃样品瓶等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气体样品瓶的保存天数(1~180 d)、保存温度(室温条件为10~25°C,冷冻条件为-18°C)和密封垫使用次数(2、10、20、30、40、50、60次)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保存1 d内的气体样品相比,CO2、CH4和N2O浓度在保存天数分别为60、120、90 d时降低了1.5%、0.5%和2.0%。保存天数和保存温度对CO2、CH4和N2O浓度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3种气体在冷冻条件下的保存天数分别为30、90、150 d,分别较室温条件下延长了10、30、130 d。因此,为确保温室气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田间温室气体样品如不能及时检测,建议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此外,密封垫的使用次数对CH4和N2O浓度均没有影响,但却影响CO2浓度。冷冻保存条件下,当密封垫使用2次、10~50次和60次时,建议分别在120~150 d、60~90 d和30~60 d内完成检测。
关键词: 室温 冷冻 密封垫使用次数 CH4 CO2 N2O


中国草原红牛FBXO32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草原红牛F-框蛋白32(FBXO32)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取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FBXO32基因内含子4的多态性,利用SPSS 19.0软件对多态性位点与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率、压榨水分、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熟肉率、眼肌面积、pH24值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BXO32基因第4内含子g.16336603处检测到一个C/T突变位点,TT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T为优势基因,该位点在所测群体中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C基因型离心失水率显著低于TT和TC基因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TT和TC基因型(P<0.05),pH24值高于TT和TC基因型,其中与TC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但3个基因型的滴水损失率、压榨水分、肌肉嫩度、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眼肌面积及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FBXO32基因可作为中国草原红牛品种选育标记.
关键词: 中国草原红牛;FBXO32基因;肉品质;多态性;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杂交F1代表型与生长性状比较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杂种优势,采用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进行正反交试验,观测亲本组与杂交组的体型外貌特征,生长体尺性状,比较各检测指标的杂种优势选育更好的杂交组合.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F1代均不表现一致的外貌特征,其中反交HY F1代群体与北京油鸡表型更加接近,表现为冠羽率高达70.71%,多趾率高达73.74%,胫羽、趾羽率高达88.89%.生长体尺方面正交YH数值更接近吉林黄鸡亲本(HH),反交HY数值更接近于北京油鸡亲本(YY).生长体尺数据YH>HY,胫围YY数值最大.杂交优势率正交YH要优于反交HY,正交YH的体重杂交优势率达到最大值为6.0334%.本试验为北京油鸡和吉林黄鸡杂种优势培育新的优质鸡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累积、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为春玉米的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种栽培模式,分别为农户模式(TRA)、优化栽培模式1(OPT-1)、优化栽培模式2(OPT-2),供试品种均为利民33,在玉米6展叶(V6)、12展叶(V12)、开花(R1)、灌浆(R3)、成熟(R6)5个生育时期测定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并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模式中,两年产量的平均值表现为OPT-2>OPT-1>TRA,与TRA处理相比,OPT-2处理下的产量两年间分别增加了24.6%和24.2%;OPT-1和OPT-2处理下两年的收获穗数平均值分别增加65.4%和81.5%.OPT-2处理下的干物质累积在整个生育进程中均显著高于OPT-1和TRA处理,至成熟期,OPT-2处理下干物质累积量较OPT-1处理高10.0%,较TRA处理高24.2%;从6展叶期至成熟期,各处理下植株氮素、磷素与钾素累积量逐渐增加,累积速率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至成熟期,OPT-2处理下整株的氮、磷、钾积累量较OPT-1和TRA处理分别增加了12.8%和39.2%、10.4%和26.1%、12.8%和27.5%,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3种栽培模式下,开花期前,OPT-2处理下磷、钾素转运量、贡献率比OPT-1处理高;开花期后,OPT-2处理下氮累积量及贡献率比OPT-1处理高;与OPT-1处理相比较,OPT-2处理两年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了10.8%.因此,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优化化肥用量和施肥时期,可以实现东北中部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保证玉米高产的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