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植物基因工程是 2 0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生物技术 ,它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在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及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研究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 2组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 组增广 NC 设计研究了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 ,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有 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粒重的遗传 ,大粒对小粒为显性 ,且有超显性遗传 ;雌亲 (不育系 )和雄亲 (恢复系 )的显性、隐性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 ,但不育系间无差异


吉林优质细毛羊育种群生产性能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草食家畜 》 2001
摘要:本文对以澳美型细毛羊为基础 ,使用优质细毛羊级进杂交的种群 (育种群 )的生产性能 ,与纯种繁育的优质细毛羊 (核心群 )进行比较 ,还对级进杂交不同代数育种群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 ,并都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被毛纤维细度和剪毛后体重方面 ,育种群达到核心群水平 ;在净毛量方面 ,育种群略低于核心群 ,但差异不显著 ;育种群的生产性能 ,级进 1代的略低于级进 2、3代 ,但差异不显著 ;级进 2代以上的育种群 ,其遗传性达到稳定。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吉粳66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对吉林省优质晚熟品种吉粳 6 6在栽培上的 5个主要可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吉粳 6 6新品种高产、稳产 ,平均产量效应为公顷 8150 7kg ,若栽培技术得当 ,公顷产量最高可达 992 1 1kg ;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 6 6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 :施氮量 >插秧方式 >施磷量 >插秧期 >施钾量 ,特别是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预测吉粳 6 6公顷产量达到 90 0 0kg以上时 ,主要栽培措施应采用的数量为 :插秧期在 5月 2 2~ 2 4日 ,插秧方式以 30 0cm× (13 4~ 14 4 )cm ,施氮量每公顷 2 0 2 6~ 2 10 6kg ,磷肥 (磷酸二铵 )每公顷 2 50 0~ 2 6 2 9kg ,钾肥 (硫酸钾 )每公顷 85 2~ 10 5 0kg。
关键词: 水稻 吉粳66 栽培因素 农艺措施 产量 数学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