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渗透胁迫下钙对小麦胚芽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精选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185 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 CaCl2、EGTA、LaCl3及 Verapamil配制的溶液处理萌发 24 h 的小麦根系,研究其胚芽鞘及根系对渗透胁迫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PEG-6000(20%)诱导的渗透胁迫下,低浓度 Ca2+(10-6~10-3 mol·L-1)处理小麦根系时,不同浓度处理间胚芽鞘及根系的生长无显著差异,10-2 mol·L-1 的 Ca2+则抑制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EGTA(1、5、10 mmol·L-1)、LaCl3(0.5、1 mmol·L-1)和Verapamil(250、500 μmol·L-1)处理根系时,均抑制了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这种抑制效应与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密切关系。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对缺钙更敏感,高浓度 Ca2+以及减少细胞外 Ca2+和阻断 Ca2+的运转,均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乙烯对桃果实微粒体膜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迎庆'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经外源乙烯(50μL/L)处理12h后,在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微粒体膜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促进果实内源乙烯的生成,刺激膜Ca2+-ATPase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同时加速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膜脂过氧化作用;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烯诱导的上述效应,这表明细胞内Ca2+和CaM参与了外源乙烯反应。
关键词: 乙烯 桃 Ca2+-ATPase 膜 膜脂过氧化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细菌NCD-2的田间效果评价及其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防细菌NCD-2是自棉花根围土壤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菌株,田间小区试验表明: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2年平均为85.4%,3年大区示范防病效果为51.2%~60.6%,并且该生防细菌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单铃重、衣分、衣指、籽指等)及纤维品质(绒长)有所提高和改善。同时,本文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应用API50CH和API20 E细菌鉴定试剂盒,将NCD-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ohn.)。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安全性 枯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端气候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成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冬小麦极端气象年份的气候特征与小麦地上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2003年寒冬冷春、日照偏少、春雨偏多的气候条件下,与2002年相比,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分别推迟4~18d,单位面积茎数(峰值)减少29.1%;生物量及叶面积系数大幅下降;穗粒数、千粒重虽分别提高6.37粒和3.21g,但有效穗数降幅较大(320.84万穗/hm2),仍导致减产612.29kg/hm2。分析结果认为,在气候异常年份,改进播种制度,调整播种量,间接调控单位面积穗数,可有效提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北省小麦的品质遗传基础,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2000~2003年度参加冀中南优质区试和普通区试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系中,G 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22种亚基组合类型;各年度普通区试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4.5%、66.7%、65%、100%,平均为71.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优质区试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平均为159%,显著高于普通区试。试验还鉴定出一批含优质亚基的品系。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