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把常用化学农药的合成反应大体上分为5类: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偶联反应;简要介绍了10种熟悉的农药产品及其合成过程,根据合成过程进行分类并具体分析5类反应在常用化学农药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有机合成
农药
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椰子胚培养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影响椰子胚培养的因素,以及胚培养在椰子种质资源收集、交换和保存等领域的应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椰子
胚培养
影响因素
应用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葫芦开花当天进行人工授粉,对同一朵雌花重复授粉可明显提高单瓜结籽数。授粉次数对西葫芦种子质量无显著影响,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授粉2次为最适授粉次数。
关键词:
西葫芦
授粉次数
种子数量
质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和分类统计表明:海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共有103属271种,其中海南省所特有的植物有24种,可用作草坪建植的植物有7属8种;依据质量特征将调查到的禾本科植物划分为3个级别,其中优良牧草有48属137种,中等牧草有64属130种,低等牧草有4属4种。同时提出应当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加强野生草种的驯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禾本科
优良牧草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比哈小爪螨在龙眼、荔枝、杧果上的种群增长情况,采用以上3种果树叶片为寄主材料进行饲养,以观察其发育、存活及繁殖。结果表明,比哈小爪螨取食龙眼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14.57d,取食杧果最长为20.71d;世代存活率龙眼最高为93.8%,荔枝最低为83.8%;产卵量以龙眼最高为46.63粒,杧果最低7.32粒;内禀增长率以龙眼最大为0.1328,杧果最小为0.0467;种群趋势指数的顺序为:龙眼>荔枝>果。
关键词:
南方果树
龙眼
荔枝
杧果
比哈小爪螨
发育
繁殖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大肠杆菌BL21的AGPase基因定向连接在受体质粒pCAMBIA2301载体上,从而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PCR、Southern blot以及RT-PCR鉴定证实,该基因已导入烟草基因组中。淀粉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比非转基因植株淀粉含量平均增加了13.1%,由此验证了该载体构建的成功与可用性,为下一阶段用该载体转化木薯主栽品种提高块根淀粉含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AGPase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转化
《植物学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大小0.2-3.0 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共扩增出78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 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在650- 3 000 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有两个亚类;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柱花草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深圳连续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结果表明:放蜂45d后,其中3个放蜂点的蛹寄生率分别为72.00%、92.78%和89.44%,椰心叶甲啮小蜂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种群;180d后,各放蜂点的椰心叶甲虫口密度分别由87.4、78.4和133.0头/株(包含成虫、蛹和幼虫)下降到5.6、23.6和3.0头/株,此时椰心叶甲的种群密度不足以对椰树或其他棕榈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说明在城市内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是可行的。
关键词:
椰心叶甲
啮小蜂
释放
生物防治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ISSR技术分析了38个杧果(Mangifera indica L.)品种的亲缘关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79条可重复性带,多态性带比例为86.7%。扩增结果可区分38个品种中的37个(含红金龙或贵妃之一)。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682之间,平均为0.393。UPGMA聚类将供试品种分成了5类。对分类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杧果
亲缘关系
ISSR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