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用标记磁微粒技术克隆牛CD14基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999 CSCD

摘要:为获得牛CD14 的全长编码基因,以探讨牛CD14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我们用抗牛CD14 的单克隆抗体(mAb)CCG33 标记的磁微粒作为探针,从转染有牛肺泡巨噬细胞cDNA文库的COS7细胞中进行筛选。并对获得的牛CD14 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牛CD14 基因全长为1122 bp,共编码373 个氨基酸,其中含有信号肽序列和3 个可识别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但缺少穿膜结构域及细胞内区。证实牛CD14 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锚定在靶细胞膜上;其氨基酸序列与人和小鼠CD14 的同源性分别为73-5 % 和61-4 % ,三者共有的保守序列约为55% 。

关键词: CD14 磁微粒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及其种植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陆稻利用前景及其直播旱作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摘要:陆稻又叫旱稻,是一种救灾作物,既耐旱,又耐涝,可直播于旱田,全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既可单作,又可与其它旱地作物进行间、套作。还可作水稻育秧移栽,比水稻耐旱稳产,适用于我省望天水田栽培。1992年李鹏总理将巴西陆稻IAPAR9引入我国,经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体叶段鉴定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方法的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摘要:用苯骈咪唑保绿的离体叶段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用50 mg/kg 苯骈咪唑保绿的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性的鉴定结果和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有差异。说明此法可用于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鉴定,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的鉴定,此法尚待改进。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锈病 离体叶段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庆发8号

园艺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庆发8 号’西瓜属中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健壮, 抗枯萎病, 兼抗炭疽病。果实椭圆形, 外观似‘金钟冠龙’品种。果肉红色,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 以上, 少籽。产量75~105t/hm2 。

关键词: 西瓜 一代杂种 中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与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对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六种模式分别作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的支持系统和保障条件.

关键词: 确山县 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15)N对中低产区冬小麦施氮推荐体系的研究

土壤通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5)N示踪一微区法研究了河南省中低产区小麦施氮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施N214.0kg,其中2/3底施,1/3拔节期追施,是河南省中低产区小麦较为合理的施氮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氮的损失,改善氮素在小麦体内的分配利用,使氰素较多地运转到小麦籽粒中,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关键词: 小麦 中低产区 ~(15)N示踪 施肥量 追施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留叶枝对其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摘要:在我国棉花生产技术体系中,去营养枝一直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田间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生产,而美国、印度、以色列、埃及等一些植棉国则不去营养枝。70年代,河南省农科院王佐等人曾对保留棉株营养枝开展了一系列研究;90年代初,山西曹生吉等人又提出保留棉株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秋适应型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摘要: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自交不亲和系Q2-1及(W3-1×M65-1-1)-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该品种生育期60天,抗病、丰产、优质,菜型整齐,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净菜产量4113.4~5001.3kg/亩,比对照新早89-8增产8.4%~81.7%。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大白菜,品种,豫白菜1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