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新疆甜瓜抗病优质新品系

西北农业学报 1999 CSCD

摘要:用新疆甜瓜无菌苗子叶块,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DNA基因导入“新红心脆”等6个品种(系),经卡那霉素(Kanamycin,Km)筛选.获得大量Km抗性植株,其中部分Km抗性植株经Luis法检测,表达了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进一步经SDS-PAGE,DOT-Elisa,PCR特异扩增,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结呆证明了Km抗性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长度为1kb,并能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4kD,确为CMV的外壳蛋白,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5%。Km抗性植株经常规育种选育9代,获得了稳定过传的抗病、优质甜瓜品系K3-19。

关键词: 新疆甜瓜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DNA基因 转基因植株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抗病优质甜瓜新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甜菜种子生物效应

科学通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离子注入甜菜种子后 ,在对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中 ,发现酶的活性与离子注入的剂量有关 ,低剂量的离子注入有利于酶的活化 ,同时产生新的酶带 ,其生长量和生长势也有明显增加 ,尤其以注入剂量 4× 1 0 16/cm2 和 6 0次脉冲处理为佳 .

关键词: 甜菜 N~+离子注入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生长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树嫁接改造技术

新疆农业科技 1999

摘要:杏做为新疆重要果树,其面积已占到全疆果树种植总面积的第二位。但是,在目前所栽植的杏树中,有相当数量的实生树,其果实品质低劣,产量低,效益差。据试验表明,对劣质实生杏树进行改造,只需选择优良接穗和适宜的嫁接方法,管理恰当,即可达到一年成花,两年结果,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的核桃采收与加工

新疆农业科学 1999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调控机理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999

摘要: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 ,研究新疆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调控机理 ,发现在有效生长季节短的情况下 ,增密仍为增产的途径 ,密度与缩节胺化调对中后期叶面积指数 (LAI)影响不大 ,氮素供应是影响LAI大小的主要原因。以节水、限氮的主动调控部分取代缩节胺和去叶枝的被动调控 ,以达到节本、简化栽培、高产高效。南北疆实现皮棉产量分别为 2 2 50~ 2 70 0kg·hm-2 和 1950~ 2 2 50kg·hm-2 ,收获株数分别为 1.6× 10 5 ~ 1.75× 10 5 hm-2 和 1.95× 10 5 ~2 .1× 10 5 hm-2 ,LAI分别为 4 .2~ 4 .5和 2 .8~ 3 .2 ,尿素投入分别为 52 5~ 60 0kg·hm-2 和 450~52 5kg·hm-2 ,三料磷肥投入分别为 2 2 5~ 30 0kg·hm-2 ,2 0 0~2 70kg·hm-2 ,适时适量灌水 ,不去叶枝 ,化调 2~ 3次 ,缩节胺用量分别为 165kg·hm-2 ,135g·hm-2 。

关键词: 棉花 “矮、密、早” 简化栽培 调控 高产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葡萄干涂衣加工厂设计

新疆农机化 1999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型葡萄干涂衣加工厂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选型配套、车间及设备布局.并对加工厂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适用于乡镇企业建厂。

关键词: 葡葡干 涂衣 工艺设计 车间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染色体工程与细胞工程相结合创造小麦新种质

新疆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为供体,向小麦引入优良种质,已成为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提高小麦抗性,改善小麦品种的有效手段。本文拟对我国目前利用小麦近缘野生种创造小麦新种质(系)的主要技术方法和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关键词: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新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养分变化对甜菜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对北疆甜菜地块不同土壤养分和前茬进行养分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和前茬中养分发生明显变化,使含糖率下降1057~38 个百分点,特别是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较对照地块下降1854~1634 m g/kg 和1605~1338m g/kg。在甜菜块根分化形成期和块根增长期补充速效磷和速效锌将会促进糖分转化,提高含糖率和防治腐烂病发生。

关键词: 甜菜 土壤养分 速效磷 速效锌 含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作物病害研究50年回顾

新疆农垦科技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999

摘要: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 ,结果表明 :蜘蛛类、食虫蝽类、隐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 ,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上的麦杆上 ,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 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 10cm以上的数量 ;麦收后 ,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 ,其中 ,瓢虫类和草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 ,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 ;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 2 5 .7倍 ,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 ;距离麦田 2 5 ,50 ,75m的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 2 5m >距麦田 50m >距麦田 75m这一规律。

关键词: 麦收期 麦—棉邻作 天敌 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