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D优10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D优10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刘京宝(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刘祥臣(固始县种子公司)高洪涛(新郑市种子公司D优10号系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新杂交种,组合为D297A×明恢63。1988年引进信阳地区固始县,在连续3年品种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禾宝乳油防除大豆与花生田杂草的研究

杂草科学 1998

摘要:50%禾宝乳油防除大豆与花生田杂草的研究张玉聚,宋凤仙,孔建,尚嘉彦,王恒亮肖敬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55000)大豆和花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几年来,夏大豆与夏花生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油菜杂交种豫油5号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高产、抗寒、抗病、优质油菜“三系”杂交种,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豫油5号特征特性豫油5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杂交种。该杂交种苗期发苗快,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铝风化壳不同地貌单元土壤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摘要:硅铝风化壳一般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土壤无石灰反应,但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土壤中可溶盐的离子组成差异较大,地下水中盐分的化学组成及矿化度也明显不同,二者有相似的盐分移动规律。洪积扇中上部土壤与湖积洼地土壤中盐分分异明显,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壤类型,显示出地形作为五大成土因素之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地貌单元,土壤及地下水,盐分,硅铝风化壳,粘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育种单位种子开发经营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育种单位种子开发经营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尚泓泉刘建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景丽(河南财经学院经济信息系)现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体制往往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为主,停留于科研—论文—成果三元模式。一些育种单位片面追求品种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的研究初报

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区域试验多年资料,系统分析了大穗型、大粒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成产三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产量表现,认为河南省中北部小麦超高产(9000ke/hm~2以上)应当以三要素比较协调的多穗、中等穗型品种为主,目前较好的代表品种是温麦6号;提出了河南省今后小麦育种应当以逐步提高多穗型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协调发展为主攻方向。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大穗型 大粒型 多穗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绿2号绿豆的杂交选育及其示范推广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摘要:豫绿2号系用综合性状好的农家种“博爱砦和”作母本,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引进品种“VC1562A”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绿豆品种。豫绿2号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

关键词: 豫绿2号,杂交选育,绿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384A、217A两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杂种F1、F2及aBC1(不育系×杂种F1)、bBC1(杂种F1×保持系)等群体中植株的育性观察和分析,初步查明384A、217A均属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性是由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84A具有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217A具有两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且384A的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与217A的任何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不存在等位关系。384A的基因型为S(r1r1),217A的基因型为S(r2r2r3r3)。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基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化因素对作物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种子活力是种子在田间快速均匀地发芽和出苗的潜在能力,是种子质量最本质的反映。影响种子活力的外界因素很多,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就外界理化因素对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归纳、综述如下。1物理因素对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影响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外界物理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养兔杂志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兔出血症(RHD)、魏氏梭菌病(CWD)和巴氏杆菌病(PMD)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兔三联苗)的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为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三联苗免疫家兔1500万头份,有效地控制了该三种传染病。

关键词: 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