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疯牛病的研究与预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

摘要:疯牛病自1986年英国首先发现并报道以来,很快由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发生过疯牛病,2003年末在美国发生的疯牛病病例,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疯牛病的恐慌,因为该病例的发生是在大家对疯牛病已有高度认识、并采取严厉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病例的发生又一次敲响了人类防治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的警钟。目前,因采取扑杀患病牛、出口限制等措施,发病国家都蒙受了

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以上;BS-208和BS-209菌株的发酵液在经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经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以BS-208和BS-20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处理后24和48h接种病菌,防效均达75%以上,好于0h接种的防效,但分泌物滤液防治效果较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208和BS-209制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浓度加大而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两菌株制剂800倍液连续3次施药后防效均达到74%以上,并且BS-208菌株的防效略高于BS-209菌株。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番茄灰霉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田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中国棉花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疏附县进行了田间释放试验及示范 ,结果表明 :放蜂量在 0 .45万~ 1 .5万头· hm-2 之间 ,其田间寄生率依次为41 .36%、45 .1 5 %、 5 2 .0 2 %和 61 .1 2 % ,防治效果为 61 .40 %、 71 .44%、 76.0 8%和 88.0 3% ,随着放蜂量的增加寄生率和田间防效不断提高。 2 0 0 1、2 0 0 3年田间示范寄生率可达 60 %以上 ,保蕾铃率可达 80 %以上。

关键词: 新疆 中红侧沟茧蜂 释放 防治 棉铃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冀257的选育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

河北果树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玉米木质部汁液pH和ABA含量变化及其与气孔关系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正常水分状态下 ,玉米茎部木质部汁液 pH高于根部 ,ABA浓度高于根部和叶片 ;干旱胁迫条件下 ,根、茎木质部汁液 pH和ABA都有不同程度升高 ,叶片ABA含量最高。用2 0 0 μmol/L外源ABA处理 ,程度不同地提高根、茎和叶片木质部汁液ABA含量 ,但不能改变器官之间ABA的分布规律 ,却能诱导气孔关闭。不同浓度外源 pH溶液处理植株 ,木质部汁液 pH、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木质部汁液ABA浓度变化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联系他人的研究结果推测 :干旱胁迫后 pH升高很可能通过改变组织和器官之间ABA含量比例 ,使叶片ABA达到足够浓度 ,从而调节气孔关闭 ,调控蒸腾速率。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木质部 pH AB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乙烯受体及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CSCD

摘要:在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中 ,获得了乙烯应答过程中大量的突变体 ,分离了编码乙烯受体的基因 ,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也已得到鉴定 ,一些乙烯受体基因已用于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本文对近几年已确认的乙烯受体基因突变体 ,对乙烯受体基因的遗传途径、表达模式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做了综述。探讨了利用乙烯受体基因进行转基因植物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 乙烯受体 结构与功能 信号转导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棉花品种冀棉298简介

中国棉花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泡沫酸脱绒包衣棉种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中国种业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熟制农田秸秆全量还田的土壤氮素平衡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在太行山前平原区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 ,施氮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达 0 6769~ 0 91 5 7 ;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8445 ~ 0 970 3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 ,保持土壤氮素平衡值为零时的施氮量 30 0~ 360kg/hm2 。小麦最佳施氮量 1 60 5kg/hm2 ,玉米最佳施氮量1 96 5kg/hm2 ,小麦———玉米两熟最佳施氮量 35 7kg/hm2 时 ,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关键词: 土壤氮素 硝态氮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