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利用超声波处理玉米种子芽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米种子芽生长点的转化效率,研究利用超声波处理玉米种子芽时间对农杆菌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频率45 KHZ、超声波功率50 W的超声波仪处理10~15 min,有利于提高农杆菌对玉米的转化效果。表明利用超声波处理玉米芽是一种好的受体处理方法。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芽 超声波 农杆菌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不育系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Setaria italica)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其健康和营养品质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由于其遗传特性和基因组小的特点,谷子逐渐成为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新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谷子不育系的选育过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并从不同水平阐释了谷子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最后总结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并结合禾本科其他作物的研究成果对未来谷子杂种优势的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谷子杂种优势利用及机理研究探寻可行的研究方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谷子 杂种优势 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抗寒性相关指标筛选与评价方法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板栗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方法,筛选可用于板栗抗寒性鉴定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方法】以源自8个省份的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组织褐变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3种方法确定的LT50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板栗枝条各生理指标和组织结构与LT50的相关性。【结果】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近似"S"型变化趋势,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差异较大,其值为-26.64~-17.73℃。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TTC染色的总着色度随处理温度下降呈倒"S"型曲线变化,而枝条冻害指数和芽褐变率均随温度下降呈"S"型曲线变化,基于这3个指标拟合的LT50基本一致,且与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接近;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确定的16种板栗的LT50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板栗枝条木栓层厚度与木栓层比率与LT50呈极显著负相关,-20℃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LT50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辅助形态和生理指标。【结论】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均可用于休眠期板栗树种的抗寒性鉴定,且以电导法测定的板栗抗寒性结果最为准确。

关键词: 板栗 休眠期 抗寒性 电导法 组织褐变 TTC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大白菜基因表达的准确性,选取添加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营养生长阶段的幼苗期、莲座期、包心期、结球期的叶片和不同大小花蕾,及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和生长素抑制剂(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处理后的叶片为材料,运用ge Norm和Norm Finder这2种分析方法,对Apr、BcTIP41、U34559、EF1α、TUB4、CYP、DNAJ、HIS、TUA5、UKN1、SKIP16、CAC、ACTIN、ACTIN-1、ACTIN-2、GAPDH、UBC30、UBQ、PPR、PP2A、MDH共21个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部位的材料,以及在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qRT-PCR最适内参基因各不相同。在营养生长阶段(从幼苗到结球),内参基因UKN1和TUB4表达最为稳定。在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包心期利用生长素IAA处理后,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BcTIP41和ACTIN;生长素抑制剂TIBA处理后,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UKN1和BcTIP41。在花发育的6个等级大小花蕾中,发现DNAJ、ACTIN和PP2A最为稳定。研究结果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基因表达量的精确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芸薹属其他植物不同发育时期及激素处理对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白菜 易位系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不同发育时期 激素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6年,对我国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宁夏和云南7省(自治区) 53县市245块马铃薯种植田黄萎病的发生、病样采集和病原分离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病原菌分类地位,并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和宁夏属于马铃薯黄萎病病区,云南省属于无病区;(2)引起我国马铃薯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两种,占比分别为75.5%和24.5%,大丽轮枝菌为相对优势病原菌种类;(3)根据病原菌种类可将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病田划分为大丽轮枝菌病田、黑白轮枝菌病田及两菌混生病田。其中甘肃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宁夏为混生病田,山西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和混生病田,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3种病田均存在。两菌混生病田中各类病原菌属于单独侵染致病。(4)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甘肃、河北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马铃薯的8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马铃薯上的致病力至少可以分为3个聚类组,相应菌株的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均值聚类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可分为强、中、弱3个致病力类型,并确定了相应95%置信区间,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在3省(自治区)供试病原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1.74%和10.34%。

关键词: 马铃薯黄萎病 发生 大丽轮枝菌 黑白轮枝菌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0份欧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宽黄淮海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加快欧美优异种质的融入与利用,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20份来自美国和塞尔维亚及2份中国的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9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115个等位位点,平均3.9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50,较好地揭示了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观测杂合度(Ho)仅为0.03,表明参试自交系遗传稳定、纯合度高;美国SS、美国NSS、塞尔维亚和中国骨干自交系4个群之间相比,美国NSS群的等位位点数(3.55)、Shannon信息指数(0.93)最高,而塞尔维亚群的有效等位位点数(2.37)最高,表明美国NSS和塞尔维亚自交系群比其他两个群遗传多样性高;4个自交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403~0.4695之间,美国NSS群与美国SS群、塞尔维亚群之间较小(0.1419,0.1403),与中国骨干自交系群之间最大(0.4695),4个群的遗传一致度介于0.6253~0.8691之间,美国NSS群与美国SS、塞尔维亚两个群之间的遗传一致度较高,表明美国与塞尔维亚自交系之间基因交流频繁,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将122份玉米自交系分为9大主要类群,美国SS种质、NSS种质自交系被明显的区分开,并且SS种质被分为2个主要类群(Ⅰ和Ⅸ),NSS种质被分为6个主要类群(Ⅱ-Ⅶ),来自塞尔维亚的材料分散在美国NSS种质类群。本研究结果为来自欧美的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中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雄腐霉与烯酰吗啉互作防治葡萄霜霉病和替代部分化学药剂减量用药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室内与室外传统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诱导抗病性生理测定方法进行试验。明确寡雄腐霉用药时期;研发生化互作组合,明确增效作用机制;制定生化互作减量用药防控技术规程。结果表明寡雄腐霉预防葡萄霜霉病最佳时期为发病前1个月,连续喷雾用药3~4次,间隔期10~15 d。明确寡雄腐霉对叶片β-1,3葡聚糖酶产生具有诱导作用;研发出协同增效的生防菌剂与化学杀菌剂组合烯酰吗啉+寡雄腐霉(或者再加上100%硅氧烷化合物,此时同样防效下喷雾使用药液量仅为组合的40%)。寡雄腐霉与化学杀菌剂烯酰吗啉互作后,植株诱导抗病作用增强。制定以生防菌替代和高效合理化学用药为关键技术的减量用药防控葡萄霜霉病的综合体系,确定用药规程中药剂的使用类别、次序、排列和组合。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寡雄腐霉 互作机制 化学减药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6个葡萄砧木品种耐旱性评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份1年生葡萄砧木为试验材料,设计干旱(土壤最大含水量的30%~35%)和对照(土壤最大含水量的70%~80%)2个处理,调查干旱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旱害指数和旱死率,测定干旱28d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势及根系活力等5项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6份砧木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的砧木包括110R、1103P、420A、香槟尼;抗旱性强的砧木包括山河2号、Dog Ridge、抗砧3号、SO4、140Ru、8B、Gloire;抗旱性中等的砧木包括5A、5BB、3309C、Salt creek、188-08、Freedom、龙紫宝;抗旱性弱的砧木包括山河3号、Eldorado、Valliant、Fercal、Grand Feuille、Beaumont、Beta、101-14M。通过对26份砧木的亲本来源分析,认为在砧木抗旱育种时,采用冬葡萄和沙地葡萄作为亲本后代的抗旱性较高。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高温快速发酵装备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统有机肥发酵方式设施设备简陋、效率低、能耗高、发酵不彻底且容易造成固液气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畜禽粪便高温快速发酵装备。简述了畜禽粪便全封闭快速自动化腐熟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对发酵装备的整机结构、发酵罐主体结构、搅拌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及有限元分析。结合发酵工艺要求,以含水率为55%的牛粪为原料,对罐体内物料温度分布及均匀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发酵产物进行了测试。试验与测试结果表明:在设备入料后第4天,罐体内物料平均温度为64. 81℃,温度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经发酵装备生产出的有机肥有机质质量分数为53. 5%、总养分质量分数为5. 36%、蛔虫卵死亡率为100%、粪大肠菌群数在2个/g以内,均达到国家有机肥料行业标准。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有机肥 高温快速发酵 发酵罐 有限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行唐地区玉米害虫灰地种蝇的鉴定及其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

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在河北省行唐县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春玉米种子和幼苗根蛆的分类地位、为害特点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情况。【方法】以从河北行唐采集的虫源进行室内饲养后,对该虫各虫态进行了形态描述,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类鉴定;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了该害虫对河北行唐不同种植模式(施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和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下春玉米的为害情况。【结果】待鉴定根蛆经室内饲养后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Ⅰ基因和Cytb基因分别与GenBank的灰地种蝇COⅠ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99%,从而确定其为灰地种蝇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被灰地种蝇幼虫为害后不能萌发,幼苗被害后萎蔫枯死;在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中为害严重,种子和幼苗总被害率高达39. 33%,被害玉米苗单株最高虫量为8头。【结论】首次报道了灰地种蝇在中国为害玉米,该虫可为害玉米种子和幼苗根系,在施用未腐熟动物粪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具有较高的危害风险。

关键词: 灰地种蝇 玉米 害虫 为害 形态 分子鉴定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