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蚕业科学 》 1996
摘要: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优良桑品种的普及,实生桑园的实用程度提高,无性繁育技术的改进。密植速成桑园和立体栽培技术的确立及节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实用技术偏少;桑园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对策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确立类型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加速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桑品种;重视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节水、节本和提高叶丝转化率栽培技术及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桑树栽培技术;现状;发展对策


高产饲料大麦“24631”
《农村经济与科技 》 1996
摘要:"24631"是以切普纳为母本,"W—7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1—1993年连续两年品比试验,平均667 平方米产量426.2公斤,比对照增16.2%,达极显著水平。1995年参加湖北省大麦区试,平均产量478.3公斤,比对照增93.3公斤,增24.22%,增幅16.7—38.4%,参试8个试点全


钾与硼、硫、镁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蚕桑通报 》 1996
摘要:在NP肥基础上增施K、B、S、Mg肥均明显提高桑叶产量,增产效果顺序为K>B>Mg>S;K与B、S、Mg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好,K与B、S、Mg之间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K有提高桑叶全糖含量的作用,B、S、Mg有提高桑叶脂肪含量的趋势,K、B、S、Mg有提高桑叶氨基酸总量的作用,以S提高的幅度最大。


白菜型油菜种子中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的遗传
《湖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对白菜型油菜杂交组合(金华红子×86049)正交F1,F2,回交一代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C16、C18、C20、C22等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种子中的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都是由胚基因决定的,受到一个共同的单基因系统的控制。但对芥酸含量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对廿碳烯酸则具有显性或部分显性作用。芥酸含量与C18酸、C16酸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C16酸含量与廿碳烯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或负相关不明显;芥酸和廿碳烯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B1,F2代);C18酸和廿碳烯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芥酸,廿碳烯酸,遗传


砂梨砧木资源对旱涝逆境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通过对我国砂梨砧木资源进行抗旱涝鉴定,结果表明:山东棠梨抗旱涝能力最强,在隔水条件下,枯叶期、枝枯期、枯死期3项指数隶属度的平均值1000;灌水83d,砧木的死亡率为0。荆豆3号抗涝能力也较强。
关键词: 砂梨砧木资源,抗旱涝鉴定


鸡新城疫病毒HB_(92)株生物学特性研究(Ⅰ)——对鸽、鹌鹑的免疫试验
《湖北畜牧兽医 》 1996
摘要:用新城疫病毒无毒耐热株HB_(92)分别免疫3月龄鸽和30日龄鹌鹑,于2周后开始每周采血测其血清NDHI抗体,并于最后检测抗体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该毒株对鸽、鹌鹑无任何不良反应。鸽以0.5×10~8EID_(50)剂量经滴鼻和肌注两途径免疫,用NO标准强毒攻击,免疫鸽全部获得保护;鹌鹑以0.5×10~8EID_(50)剂量免疫,滴鼻和饮水组可抵抗强毒攻击,而拌料组难以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新城疫 NDVHB_(92) 免疫


啤酒大麦“24561”公顷产6000kg的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以优质啤酒大麦“24561”为试材,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公顷基本苗数间的数学模型。依据此模型,每公顷施纯氮225kg、P2O5150kg、基本苗225万时,产量可稳定达到6t以上;并提出了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大麦,啤酒大麦新品系,“24561”数学模型,高产栽培技术


噬菌体技术在江汉稻区水稻白叶枯病预测上的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系统测定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噬菌体数量的田块分布规律发现:江汉平原混栽稻区,在目前的种植品种结构下,无论是早稻田还是中稻田,将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噬菌斑/毫升)作为急增期数值阈值较为合适。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的日期到该田块发生白叶枯病的始病期的期距为15天左右。当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第1次超过1000pfu/ml时,大量取样测定田块中噬菌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超过1000pfu/ml的田块数占测定田块总数的百分率与稻田乳熟期病田率呈显著相关。据此可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短期预测。1993和199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