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析美国Reid种质的遗传改良和利用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Reid种质对国内外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SSR标记技术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卫星(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DNA分子标记,具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和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在辣椒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在辣椒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上的应用。


玉米双低频酶cDNA-AFLP体系的建立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QCL1094为材料,用RNAisoReagent、柱式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等3种方法提取苗期叶片总RNA,用PrimeScriptTM1stStrandcDNASynthesisKit反转录获得第一链cDNA,用RNaseH、E.coliDNA聚合酶I和E.coliDNA连接酶合成第二链cDNA,用T4DNA聚合酶进行末端平滑得到双链cDNA,最后,用双低频酶EcoRI和PstI酶切双链cDNA,用T4DNA连接酶连接接头,用引物EA00和P00进行预扩增,用引物EA01和P01进行选择性扩增。经1%琼脂糖凝胶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RNA提取及cDNA-AFLP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效果良好。


贵州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结合贵州省粮食安全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确保贵州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基于NDVI的西昌市紫茎泽兰入侵监测模型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紫茎泽兰生物入侵的遥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ASTER影像数据为主信息源,结合西昌市紫茎泽兰样地调查,提取3种植被指数分别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垂直植被指数P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通过与紫茎泽兰表征因子盖度、高度和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敏感植被指数。在紫茎泽兰单个表征因子回归分析基础上,建立敏感植被指数与重要值的回归模型。[结果]3种植被指数中,NDVI最能反映紫茎泽兰表征因子的变化信息。NDVI与紫茎泽兰表征因子及IV显著正相关,对IV的复相关系数(R2=0.72)大于单个表征因子。基于NDVI与紫茎泽兰IV的线性模型模拟误差较小。[结论]利用NDVI与IV的线性模型对研究区紫茎泽兰入侵进行监测是较为可行的。


应用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方法检测牛结核病的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牛结核MPB70/83抗体检测胶体金试验方法对贵阳周边及某县奶牛场共309头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同时采用结核菌素(PPD)皮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感染率为4.48%~6.47%,胶体金试纸条试验与PPD反应具有一定的符合率[75%(15/20)],采用生物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计算得χ2c=0.703,χc2<χ20.05,显示两种试验差异极不显著。同时试验还证明了牛结核MPB70/83抗体检测胶体金试纸条试验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特点,并且可作为PPD反应的辅助诊断方法。因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