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白菜生长、营养累积及菜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各半,有机肥)对小白菜植株株高、株重、产量、氮磷钾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氨态氮及水溶性总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2种施肥模式不仅能改善小白菜生长农艺性状,可分别提高产量154.44%和172.18%,增加植株氮、磷、钾累积量183.20%和327.21%、310.49%和247.67%、205.95%和189.39%,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氨态氮总量、水溶性总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还能分别减少63.10%和56.53%、39.97%和48.44%,从而明显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该2种施肥模式值得在今后蔬菜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而化肥基施的施肥模式明显促进了菜地土壤硝态氮、氨态氮和水溶性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故此种施肥模式在蔬菜生产上应加以避免。
关键词: 小白菜 施肥模式 产量 氮磷钾累积 肥料利用率 氮磷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种质资源坐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分析
《福建果树 》 2009
摘要: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资源圃内239份枇杷种质的坐果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坐果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质类型的枇杷坐果遗传多样性较大,野生枇杷种质坐果达29.5个,大于其他枇杷种质类型,不同国家间枇杷种质坐果遗传多样性不大,但中国13个省(区)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源自云南的种质坐果46.1个,源自台湾的种质坐果仅为9.2个。枇杷种质坐果分布广,种质间差异大,坐果最高的为63.8个,最低的仅为3.8个,平均15.1个,以坐果在6~15个的枇杷种质最多,达150份,占62.8%;高于33个的枇杷种质11份;低于6个的有5份。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枇杷种质坐果的分级标准。为了解枇杷种质坐果的影响因素,对6个质量性状因子各自不同水平下坐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枇杷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坐果有极显著差异;枇杷种质不同果实排列紧密度间的坐果以及源自云南的枇杷种质与其他省(区)枇杷的坐果均有极显著差异;6个国家(中国、日本、西班牙、新西兰、美国和南非)间、不同果实着生姿态间和果肉颜色间的枇杷种质坐果的差异均不显著。对9个数量性状因子与坐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果穗长度和花序支轴数对枇杷种质坐果有极显著影响;花冠直径和侧枝数对坐果有显著影响;其他性状(叶片宽度、总叶片数、叶片长度、中心枝长度和中心枝粗度)对坐果没有影响。本文为枇杷种质资源的坐果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针对IBV M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IB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检测IBV的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IBV疫苗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110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敏感性测定该RT-PCR可扩增到18pg的IBV-M-cDNA。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对IBV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IB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RT-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甲胺磷抗性细菌种群特征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
《生态毒理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应用高浓度甲胺磷培养基,对农药厂排污口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出21株细菌,分属13个细菌属.对甲胺磷抗性细菌脂肪酸的分析,共测定到38个脂肪酸生物标记(PLFA),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普遍存在于细菌类群,属于细菌总体类群(Bacteriain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种出现概率中等,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Bacterium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中的分布概率较小,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这种生物标记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特征生物标记.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同属细菌不同种的差异,可将假单胞杆菌属分为2类,第1类包括了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小于3.60%;第2类包含了伞菌假单胞菌、威隆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温哥华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大于5.99%.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差异对甲胺磷抗性细菌种的聚类分析,能有效地将细菌类群分为3类,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着稳定的生物标记和受环境影响的生物标记,论文提供了一种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方法,结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以解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蛋异常蛋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从表现产蛋异常的蛋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中,BLAST分析扩增的该病毒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株病毒与1996年中国山东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6/96(H9N2))各相应的基因片段同源性最高,均为99%,所扩增的3个片段均为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对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参考毒株(A/CK/BJ/94)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
关键词: 产蛋异常 产蛋鸭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地区差异
《茶叶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浸梢法测定茶小绿叶蝉对8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福建省不同地区茶小绿叶蝉对5种杀虫剂的药剂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联苯菊酯、溴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噻嗪酮、杀螟丹等药剂对小绿叶蝉均有较高的毒力,不同地区小绿叶蝉对药剂的抗性水平不同。福安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达44.1和97.4倍,对吡虫啉达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8倍;北峰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杀螟丹的抗性水平为中抗,抗性倍数为16.4倍;武夷山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52.3倍。不同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溴虫腈表现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化黑鸡种质特性的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 》 2009
摘要:德化黑鸡是福建省地方优良品种,原产于德化县,主要分布于全县18个乡镇及邻县的部分乡镇。德化黑鸡饲养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在山林、树木、草丛等野生环境中放养,觅食性好、耐粗饲,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