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吡虫啉乳油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搞清稻飞虱是否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采用5%吡虫啉乳油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好,对水稻无药害。


川西北高原12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核型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川西北高原12个居群的垂穗披碱草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居群材料的染色体,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个群体中有3个居群的材料具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公式有5种,其中居群203024、205090和Y2097为2n=6x=34m(2SAT)+8sm,居群202068、205106、Y2091、Y2095、Y2120为2n=6x=38m+4sm,居群205116、205218为2n=6x=36m+6sm,居群205097为2n=6x=32m+10sm,居群205096为2n=6x=30m+12sm;核型可分为两类,其中居群205097、Y2095、Y20973属1B型,其它9个居群均为1A型。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原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核型上发生了变异。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220的选育与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 kg/667m2,比CK增产7.0%;产油量达70.72 kg/667m2,比CK增产13.87%。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8.28μmol/g.饼,含油量达44.03%,种子蛋白质含量达26.85%。选择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高的转育亲本,在后代分离世代中加强亲本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定向选择是提高品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选育技术。


玉米新品种黔兴201适宜密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耐密植品种黔兴201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的种植密度,考察密度对黔兴201和会单4号2品种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产量与密度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对于2个品种,千粒重与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长、穗行数与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于黔兴201,单株有效穗数、果穗长与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果穗粗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于会单4号,行粒数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黔兴201在贵州省西部以及云南省海拔1 400~2 550 m区域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