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5%吡虫啉乳油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搞清稻飞虱是否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采用5%吡虫啉乳油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好,对水稻无药害。

关键词: 稻飞虱 吡虫啉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樱桃苗木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樱桃 基地建设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鱼类加工工艺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淡水鱼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薯栽培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菊薯 种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家用沼气池综合利用为结合点,应用参与式方法评估在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事活动中的效益体现,归纳总结提出"百宜乡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循环农业经济 种植与养殖 生态有机农业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西北高原12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核型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川西北高原12个居群的垂穗披碱草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居群材料的染色体,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个群体中有3个居群的材料具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公式有5种,其中居群203024、205090和Y2097为2n=6x=34m(2SAT)+8sm,居群202068、205106、Y2091、Y2095、Y2120为2n=6x=38m+4sm,居群205116、205218为2n=6x=36m+6sm,居群205097为2n=6x=32m+10sm,居群205096为2n=6x=30m+12sm;核型可分为两类,其中居群205097、Y2095、Y20973属1B型,其它9个居群均为1A型。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原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核型上发生了变异。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220的选育与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 kg/667m2,比CK增产7.0%;产油量达70.72 kg/667m2,比CK增产13.87%。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8.28μmol/g.饼,含油量达44.03%,种子蛋白质含量达26.85%。选择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高的转育亲本,在后代分离世代中加强亲本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定向选择是提高品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选育技术。

关键词: 双低 高油分 高蛋白 杂交油菜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08

摘要:采用常规净土盖种、净土盖种后加地膜覆盖、稻草盖种后净土覆盖、净土盖种后加稻草覆盖4种方式探讨了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而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气候和土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膜覆盖、先草盖种后盖土覆盖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正效应明显,生产上应大力提倡上述2种方式种植花生。

关键词: 花生 覆盖 产量 产值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的选育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昆明中叶种群体茶园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特早生、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品比试验表明,黔茶8号其春季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对照)提早5 d以上;适制绿茶,产量与品质略超过福鼎大白茶;茶多酚比福鼎大白茶低25.8%,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30.8%;黔茶8号抗旱性略低于福鼎大白茶,抗病虫力与对照相当。该品种值得推广。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黔茶8号 品质 产量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黔兴201适宜密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耐密植品种黔兴201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的种植密度,考察密度对黔兴201和会单4号2品种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产量与密度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对于2个品种,千粒重与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长、穗行数与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于黔兴201,单株有效穗数、果穗长与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果穗粗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于会单4号,行粒数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黔兴201在贵州省西部以及云南省海拔1 400~2 550 m区域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关键词: 玉米 黔兴201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