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猪腹泻病例中三毛滴虫感染情况调查

福建畜牧兽医 2009

摘要:猪三毛滴虫是肉足鞭毛亚门、动物鞭毛虫纲、毛滴虫目、毛滴虫科的一种原虫。该虫对猪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导致母猪阴道炎,这在一些文献中有过报道[1-2];另一方面可导致小猪出现顽固性腹泻和死亡,这在国内外文献中很少有学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4种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和各种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N2、N4处理间分蘖数差异不显著,N3、N4处理间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狼尾草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分蘖数、株高和施氮量相互间都呈正相关,其中鲜草产量与施氮量、分蘖数和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株高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干草产量与施氮量和分蘖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也呈显著相关。杂交狼尾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牧草的干物质积累总量、粗蛋白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也越多,而牧草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都逐渐降低。在施纯氮量为350~1050 kg/hm2时,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表观回收率为25.73%~45.12%,氮素回收率只有16.68%~20.35%。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施氮量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借鉴台湾经验推进福建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政策建议

福建畜牧兽医 2009

摘要:病死畜禽的处理,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病死畜禽的处理大多处于无序状态,有的被收购后批发或加工从而流入市场销售,有的因处理困难干脆随意丢弃,有的进行不彻底的焚烧或深埋,给畜禽食品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造成极大的隐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肉黄酮乙醇法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09

摘要:采用乙醇法通过单因素渐进试验,即不同的乙醇浓度梯度、不同的水浴温度梯度、不同的水浴时间梯度、不同的料液比梯度、不同的提取次数提取龙眼果肉黄酮,探明各因素范围,之后采用4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龙眼果肉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乙醇浓度85%、温度70℃、水浴时间2.5 h、料液比1∶3。

关键词: 龙眼 乙醇法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优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分析

农业网络信息 2009

摘要: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属于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了办公效率。但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面对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如网上登录系统的安全问题、公文信息的问题、关键文件加密处理问题等。针对这些给出了在系统级安全、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功能性安全、数据域安全的配置设计。

关键词: 科研管理系统 安全设计 用户授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杧(Mangifera persiciformis)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建立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扁桃杧(Mangifera persiciformis Wu&Ming)未成熟珠心组织为外植体,建立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同时对幼苗进行茎尖染色体计数和胚根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改良的B5基本培养基+2,4-D1.0mg·L-1+Gln400mg·L-1+6%蔗糖上培养4~5周后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继代培养基与成熟培养基交替培养能有效降低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化并保持旺盛的分化能力。培养3~4个月后,大部分体胚均能发育成熟,26.03%的体胚畸形。体胚在改良B5培养基+Gln400mg·L-1+4%蔗糖上的萌发率较低,仅为8.39%。次级体胚以直接体胚发生方式于萌发体胚的下胚轴产生。幼苗的生根不理想,生长极为缓慢;其茎尖染色体数目为2n=2x=40;胚根形态学上端内部维管组织解体,愈伤化,结构松散。

关键词: 扁桃杧 胚性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次级体胚 直接体胚发生 胚根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谷粒性状。在产量与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产量性状 加性相关 显性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变异研究

福建果树 2009

摘要: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168份枇杷种质的果实可食率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变异系数为11.38%,呈偏态分布,可食率大于75.0%的种质有16份。不同来源地之间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野生枇杷种质的果实可食率较栽培种质低,呈极显著差异,红肉与白肉枇杷种质之间果实可食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可食率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豆科牧草8个品种化感潜力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研究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豆科牧草8个品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PI86134、CPI34721、CPI86178、CPI3248、ATF2232、CPI57503和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ATF2217、ATF2219]对禾本科牧草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的化感作用,以确定该8个豆科牧草品种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8个决明属豆科牧草品种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逐渐降低,8个品种开花期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荚期浸提液的化感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同一品种,同一生长时期,不同浓度(5%、7.5%和10%)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表现不同;同一生长时期,同一浓度,不同品种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也不同。可见,决明属牧草8个品种的化感作用受浓度、生长时期和品种的影响。

关键词: 决明属 豆科牧草 化感作用 百喜草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大宗中药材仙草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摘要:笔者分析了福建省仙草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仙草产业的市场前景。认为福建省自然条件、种植的历史和经验等均有利于发展仙草生产。提出福建省今后发展仙草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政府为支撑,往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福建 仙草 现状 前景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