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闽江水域的细菌数量及其与COD和pH值之间的关系初探
《福建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于2008年对闽江水域11个监测点的水样进行分析,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可培养细菌数,用重铬酸盐法分析化学需氧量(COD),并对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地理位置上看,建溪(U-4)和中盐码头(D-11)的可培养细菌数远高于其他9个监测点,这两个监测点的细菌总数也相对最高;从季节上看,建溪的可培养细菌数在1月份、5月份、7月份以及11月份都处于同一数量级,较3月份和9月份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从总体趋势看,COD浓度的变化规律是:上游>中游>下游。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环境中细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以及pH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叶露兜树茎腐病病原鉴定及植株体内菌量测定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福建建新花卉基地采集表现茎腐症状的斑叶露兜树病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获得10个镰刀菌菌株;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菌株的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将所鉴定的菌株回接健康斑叶露兜树,植株表现茎腐病症状。将斑叶露兜树无症株(AS)与病株(S)分段取样,研究该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含菌量因植株部位和发病状态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经不同部位取样分析,无症株和病株均表现为茎部含菌量最高,根部次之,叶部最低;在不同发病状态的植株中,病株的含菌量显著高于无症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茶叶科学技术 》 2009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esis(L.)O.Kuntze]源于中国,兴在亚洲,传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茶产业是我国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源保、万打等生物农药防治茶斑蛾药效试验
《福建茶叶 》 2009
摘要:茶斑蛾在我省各茶区均有查见,2008年在福安茶区局部茶园为害严重。该虫栖息茶丛中下部荫蔽处,前期容易被忽视,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茶斑蛾在全国未有大面积发生的报道,应用清源保防治茶斑蛾的效果良好。为适应无公害茶叶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鳗鲡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澳洲鳗鲡(A.australis)、欧洲鳗鲡(A.anguill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成体为试验材料,应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4种鳗鲡的眼球、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5种组织的8种同工酶(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脱氢酶GC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酸脱氢酶G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DH在5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7种同工酶(EST、LDH、MDH、GCDH、G6PD、ADH、SOD)在4种鳗鲡均表现出很强的组织特异性。4种鳗鲡的同工酶谱表型非常相似,在同一组织中同工酶的存在位点、表达形态、活性等方面是类似的,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性。应用酶谱差异指数D对4种鳗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日本鳗鲡和澳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4种鳗鲡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吻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阴沟肠杆菌乐果降解效能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从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阴沟肠杆菌,为了使该菌能更好的应用于乐果残留污染的治理,采用正交试验法L16(44×23)研究各培养条件对该菌降解乐果的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降解乐果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碳源为蔗糖、离子为CuCl2(10 mmol.L-1)、乐果浓度100 mg.L-1、培养时间36 h、培养温度30℃、pH值8、氮源(酵母3 g.L-1),降解率达到58.90%;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各类因子对菌降解乐果的影响,得出离子对其影响最为显著,pH值、培养温度、乐果浓度、培养时间等也依次对菌降解乐果有较大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