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新密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新疆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新密6号是新疆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新疆甜瓜第一批杂优新品种,原代号8501,生产名红甘露,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11日审定命名。 一、选育经过 新密6号的亲本组合是加格达红肉×芙蓉。加格达是1975年从哈密南湖收集的农家品种,经过4年系统提纯,选得红肉密网纹自交系。芙蓉由本所吴明珠同志提供。1984年配制组合,1985年测优初选,1986年参加甜瓜攻关组新品系的异地鉴定,三点平均含糖


奥帕克-2早熟玉米新品种“新玉6号”育成
《中国农业科学 》 1991 CSCD
摘要:新玉6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奥帕克-2早熟玉米单交种,1990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新玉6号是1981年以我国普通玉米自交系103A为母本,以南斯拉夫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南75为父本配制的单交组合,1982年在田间鉴定选出。同年8月,南斯拉夫泽蒙玉米研究所M.Pencic(M.潘切奇)博士来新疆考察玉米时经双方联合鉴定,确认为优良组合。


多效唑对梨果形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用多效唑对库尔勒香梨进行树上喷施、树干涂抹及树下土施等处理,以花期树上喷施对果形影响最明显,可使突顶果由同株对照枝的83.8%减少到8.7%,果形指数由1.25减小到1.05,种子数由4.5粒增多到8.0粒。在茌梨和罐梨上喷施也有类似效果。


新疆亚洲玉米螟的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acalis Guenec)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新疆玉米的重要害虫。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应以培育或引进抗螟玉米品种为主,辅以其他防治措施。我国70年代开始了抗螟玉米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工作,新疆较国内其他省市起步晚。1984—1990年,我们在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的同时,在本校试验地、精河县、阜康县和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乡分别进行了引种抗螟品种、冬前处理秸秆、诱杀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新疆甜瓜品种改良工作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新疆甜瓜品质之佳自古驰名。自清代以来,人们将新疆甜瓜专称为哈密瓜。但直至解放初期,新疆甜瓜生产一直是供应本区的自给性生产。1957年,新疆外贸部门开始将新疆甜瓜销往香港,此后才有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商品性生产。1971年,新疆供销社将甜瓜大量销往沿海及内地20多个省市,年销量从100t左右增加到现在的5×10~4t左右。随着商品瓜生产的发展,甜瓜良种的选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新疆甜瓜的亩产已从60年代的1000kg左右提高到


新疆陆地棉育种及品种区域试验问题
《新疆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新疆自1978年恢复国家区试至1990年止,三年一轮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已进行了4轮。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棉花区试就陆地棉而论,分南疆中熟陆地棉亚区和北疆(包括甘肃敦煌)早熟陆地棉亚区。第一轮区试从1978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南北亚区各9个试点,参试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二轮区试从1981年到1983年,试点各6个或8个,品系(品种)各7个;第三轮区试从1985年到1987年,试点各6个或7个,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四轮区试从1988年到1990年,试点各5个,品系(品种)各6个。综观两个亚区4轮12年10—18个试点54个品系(品种)的试验结果,无论哪个亚区,参试品系(品种)的皮棉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


从先进农户看南疆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潜力
《新疆农业科技 》 1990
摘要:在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怎么走?增产的潜力有多大?人民生活怎样致富?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这次到和田,调查访问了一些先进农户,他们的事迹和经验,使我们深有启发,很受鼓舞。举例如下: 和田县土沙拉乡斯亚村农民阿吾提阿洪,全家九口人,三个劳力,过去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承包了村里的18.5亩荒滩地,人均2亩。其中11亩种粮食(内有一亩麦收后复播油料),


争取粮食持续稳定增产
《新疆农业科技 》 1990
摘要:十多年来,新疆的粮食单产和总产连年稳定上升。人均粮食产量从1979年的310公斤,提高到1988年的427公斤,改变了70年代后期我区吃国家调拨粮的被动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