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关于做好部门财务工作的一些认识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

摘要:无论单位的性质如何,都有一个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部门的利润、效益甚至整个部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通过多年的财务知识学习以及具体的财务工作经历,下面我谈一下我对更好地开展部门财务工作的一些想法和方法。

关键词: 部门财务 工作 认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微生物 根瘤菌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菌核病防治技术

现代农业 2012

摘要: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但在大庆市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凹唇壁蜂在寒地果园的应用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2012

摘要:自然界80%的植物是靠昆虫传粉结实的。在众多传粉昆虫中,壁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野生蜜蜂中广泛用于栽培作物传粉的重要类群之一。目前是苹果、梨、樱桃等果树的优良传粉昆虫。早在40年代初,日本即开始用角额壁蜂为苹果树授粉,效果显著。中国农科院生防所1987年将从日本引进的角额蜂在山东威海释放成功,同时还获得了当地大量的紫壁蜂和凹唇壁蜂。由于其具有活动温度低、访花速度快、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C4R与Leptin、MC3R和CCKAR基因的互作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4个与采食量相关功能基因可能存在的互作关系,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了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将该表达载体转染入成纤维细胞,瞬时转染24 h后,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Leptin、黑素皮质激素受体-3(MC3R)和猪缩胆囊素受体(CCKAR)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C4R基因后,Leptin、MC3R和CCKAR基因的mRN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MC4R基因与其他3个基因虽都参与调节动物的采食量,但很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调控路径来发挥功能的。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MC4R Real-timePCR 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性病害,可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对其造成危害。总多酚(polyphenol)是植保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研究将抗感不同的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菌,并测定其根、茎、叶中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抗感野生大豆根、茎、叶中总多酚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均高于相应对照。总体而言,抗病野生大豆总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30%,55%,-40%,-100%)高于感病野生大豆(20%,35%,50%,90%)。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野生大豆 总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cWRKYI基因玉米杂交组合苗期耐盐性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了明确外源基因提高玉米耐盐性的效果,以6份转BcWRKYI基因的玉米杂交组合及其对应的6份非转基因对照组合为试材,对其发芽率、耐盐级别、株高、干重、脯氨酸含量等7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级别、发芽率、干重、叶绿素舍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株高的变化达到极显著水平,脯氨酸含量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苗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菌剂对马铃薯组织培养中青霉菌的抑菌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工厂化快繁过程中,为了抑制试管苗中的真菌污染,减少损失,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苦参、中草药和黑农一号,对植物组织培养中青霉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黑农一号抑菌剂抑制青霉菌的效果最好,浓度在2.0%时,抑菌率达100.0%。

关键词: 马铃薯 青霉菌 污染 植物源抑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环境热调控技术及设施应用

中国林副特产 2012

摘要:通过对园艺设施内热变化特点、产生原因以及热量损失途径的研究与分析,对生产中热环境调控目的不同,重点进行保温、增温、变温三种措施介绍,涉及设施及技术应用,对设施生产进行指导。

关键词: 设施环境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关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斑病菌菌株进行EST-SSR基因型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大豆灰斑病菌2 674株,鉴定出1—15号共15个生理小种。SSR结果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6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2个,相似系数范围为0.091—0.956,平均相似性系数达到0.589。聚类分析结果与大豆灰斑病菌小种类型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豆灰斑病菌的亲缘关系与生理小种类型密切相关,与采集年份、采集地点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