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选育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志伟
作者: 方志伟;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邱道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甜玉米;粤甜9号;选育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4 年 S1 期
页码: 43-4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粤甜9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3号为母本,以优质、迟熟自交系YT034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而育成的超甜玉米三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等优点。2003年国家区试结果表明:粤甜9号每667m2产量为854.2kg,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0.5%。
分类号: S513.035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超甜玉米粤甜9号的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尹艳,何黎明,方志伟. 2005
[2]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方志伟,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邱道寿,李康活,冯少光,尹艳. 2005
[3]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庆春. 2007
[4]超甜玉米浙甜20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石建尧. 2006
[5]超甜玉米浙甜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 2006
[6]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3号的选育. 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王晓明,尹艳,冯少光,李康活,胡建广,刘晓津. 2002
[7]超甜玉米新品种蜜脆68的选育与应用. 贺正华,张士龙,黄益勤,万正煌. 2014
[8]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正甜68的选育. 韩福光,郑锦荣,张衍荣,卢文佳. 2009
[9]晋超甜1号水果玉米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杜如珊,卢保红,魏荣业,张广峰,钟改荣,侯有良. 2015
[10]优质高产超甜玉米粤甜10号的选育.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2007
[11]优质高产超甜玉米粤甜15号的选育. 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李高科. 2007
[12]优质高产多抗超甜玉米粤甜11的选育.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2007
[13]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品种京科甜1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史亚兴,卢柏山,樊艳丽,徐丽,席胜利. 2015
[14]优质、广适性超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的选育. 胡建广,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郑锦荣. 2011
[15]超甜玉米杂交种玉美头818选育报告. 滕辉升,杨耀迥,苏琪,陈天渊. 2007
[16]超甜玉米新品种新甜玉6号的选育. 陈树宾,王友德,王婷,郭斌,柳延涛,段震宇,刘涛. 2007
[17]优质甜玉米粤甜9号高产栽培技术. 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邱道寿. 2004
[18]甜玉米杂交种粤甜9号制种技术. 尹艳,胡建广,刘建华,何黎明,方志伟,陈达宁. 2004
[19]粤甜9号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李余良,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肖妙玲. 2003
[20]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甜10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聪敏,陈山虎,林建新,卢和顶,纪荣昌.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倍体甲着小麦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白马曲珍;刘建华;唐豪;王琴;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甲着小麦;四倍体;种质资源;栽培技术
-
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王茹;罗永坚;邱道寿
关键词:二倍体紫苏;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分析;RSCU;RNA编辑;线粒体
-
棚栽与瓶栽金线莲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
作者:邱道寿;罗永坚;郑武林;李莉
关键词:金线莲;大棚栽培;驯化瓶苗;代谢组学;标识代谢物
-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作者:邱道寿;罗永坚;徐友阳;张慧晔
关键词:线纹香茶菜;种质;代谢组学;UPLC-MS/MS;代谢通路
-
骨碎补大棚栽培品与野生品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作者:邱道寿;罗永坚;李长发;杜长江;袁雪平
关键词:骨碎补;槲蕨;大棚栽培;野生药材;代谢组学;黄酮
-
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榆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及耦合效应
作者:王凯;辛鸿斌;刘畅;吕林有;刘建华
关键词:水氮耦合;碳分配;可溶性糖;淀粉;气候变化
-
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
作者:王科雯;吕刚;刘媛;刘建华;王锋佰;张卓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出流速率;水分穿透曲线;风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