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果忠
作者: 孙果忠;闰长生;肖世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穗发芽;环境;基因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03 年 5 卷 06 期
页码: 13-18
摘要: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之一 ,了解穗发芽机制对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田间的穗发芽是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结果。种子发育过程中以及萌发时的温度、水分和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穗发芽。品种的抗性要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 :1外部因素包括穗部性状、籽粒颜色以及颖壳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等 ;2内部因素主要是种子的休眠性 ,休眠与碳水化合物和呼吸代谢缺陷有关 ,并受激素、p H和水势变化等调节。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黄淮麦区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何中虎. 2001
[2]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何中虎,林作楫,王龙俊,肖志敏,万富世,庄巧生. 2002
[3]37个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曾浙荣,李英婵,孙芳华,王光瑞,周桂英,庞家智,林晓曼,黎建华,石秀玉,鲍思敬,武芝霞. 1994
[4]基因型与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曹俊梅,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芦静,吴新元. 2015
[5]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 杨梅,蒲宗君,郑文寅,张文明,姚大年. 2011
[6]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刘爱峰,张臣良,王运智,彭永夏,刘建军,吴祥云,赵振东. 2002
[7]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金欣欣,姚艳荣,贾秀领,姚海坡,申海平,崔永增,李谦. 2019
[8]基因型和环境对玉米籽粒粗蛋白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吴连成,库丽霞,陈彦惠,赵博,赵文明,王付娟,李思远,常丽丽,孙朝辉,王新涛. 2008
[9]青花菜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花球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影响. 谢祝捷,李媛,姚雪琴,邱海荣. 2010
[10]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谢戎,邓锡洪,罗光才,赵甘林. 1993
[11]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冬,张新忠,芦静,黄天荣,高永红,曹俊梅,周安定. 2009
[12]利用AMMI模型分析我国杂交籼稻整精米率. 卢林,朱智伟,段彬伍. 2012
[13]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辛村,杨天育,张恩和. 2012
[14]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李武,谢德意,段峥峥,赵元明. 2010
[15]应用GGE双标图分析我国春小麦的淀粉峰值粘度. 张勇,何中虎,张爱民. 2003
[16]我国冬播麦区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郭世华,刘丽,于亚雄,逯晓萍. 2006
[17]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马爱军,王新安. 2012
[18]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王祥军,齐军仓,王仙,曹连莆. 2013
[19]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 2006
[20]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张长远,罗剑宁,何晓莉,郑晓明,罗少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作者:温晓兰;胡人月;张博文;姚丹妤;彭文涛;万小能;王秀媛;袁军海;刘小粉;孙果忠
关键词: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
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中麦6052的选育
作者:孙果忠;贾丹;蒋云锋;姚丹妤;王娟;刘翼;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中麦6052
-
我国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建议
作者:孙果忠
关键词:小麦;种业;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
-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6032的选育
作者:孙果忠;贾丹;姚丹妤;张博文;温晓兰;蒋云锋;张勤芝;闫长生;张秀英;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中麦6032
-
120份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
作者:邹景伟;贾万利;李立鑫;陈旭;贾丹;闫长生;张秀英;肖世和;孙果忠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基因;KASP检测
-
国审节水抗寒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051的选育
作者:陈旭;张秀英;闫长生;孙果忠;肖世和
关键词:中麦5051;节水;抗寒;强筋;品种
-
春季低温对小麦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瑞霞;闫长生;张秀英;孙果忠;钱兆国;亓晓蕾;牟秋焕;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低温;产量;光合荧光参数;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