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温晓兰

作者: 温晓兰;胡人月;张博文;姚丹妤;彭文涛;万小能;王秀媛;袁军海;刘小粉;孙果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984-9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小麦品种西农1376与克旱21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中发现一个自然突变的类病斑家系lm452。本研究对lm452的类病斑发生进程、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病斑最先发生于第一叶,颜色由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呈条纹斑块状;类病斑数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程逐渐增加,可蔓延至叶鞘。类病斑的发生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遮光可以避免或减轻类病斑的发生;低温和强光可加重类病斑发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类病斑的形成伴随着超氧化物产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和细胞活性降低;突变体lm452的千粒重在田间和温室环境条件下均较表型正常姊妹系g451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lm452的类病斑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上述结果为lm452类病斑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调控网络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谷子类病斑突变体09-1115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李伟,智慧,王永芳,李海权,刁现民. 2010

[2]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毕晓静,史秀秀,马守才,韩芳,亓佳佳,李清峰,王志军,张改生,牛娜. 2013

[3]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和关联性分析. 王慧茹,王光达,昌小平,杨德龙,景蕊莲. 2013

[4]转Bc/和Rip基因小麦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吴成君,任贤,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 2005

[5]外源转入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丁文静,魏亦勤,叶兴国,杜丽璞,徐惠君. 2007

[6]察雅折达29×偃展1号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王新宁,杜旭烨,李斌,王振林,贺明荣,李安飞,贾继增,孔令让. 2010

[7]大拇指矮×偃展1号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王变银,杜旭烨,翟军,李安飞,贾继增,孔令让. 2011

[8]引进甘蔗品种抗寒性评价. 韦汉文,吴建明,黄敏,李杨瑞,何红. 2012

[9]高粱浅绿叶突变体sll1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张灵敏,吕文彦,张丽霞. 2014

[10]槲皮素对草莓生长发育、光合和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综合评价. 柳苗苗,蔡伟建,张斌斌,赵密珍,王静,刘怀锋. 2022

[11]小麦抗寒生理生化特性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李新华. 2013

[12]水稻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相关特性. 龚红兵,陈亮明,刁立平,盛生兰,林添资,杨图南,张荣铣,曹树青,翟虎渠,戴新宾,陆巍,许晓明. 2001

[13]渐渗系IL6的遗传评价和渗入片段的鉴定. 王为. 2009

[14]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晓帅,梁明磊,胡长敏,王嵩,倪皖莉,江建华. 2016

[15]北方杂交粳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李小婉,王先俱,商文奇. 2022

[16]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缪体云,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袁素霞,孙培田. 2008

[17]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曾亚文,申时全,徐绍忠,文国松,罗龙,程德兵,王象坤,李自超,普晓英. 2004

[18]杂交谷子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赵芳,张晓磊,魏玮,赵治海,王晓明,宋国亮. 2021

[19]糯玉米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陈坚剑,李向楠,吕桂华,吴振兴,郭国锦. 2021

[20]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杨建明,贾巧君,汪军妹,吴宽然,陈和,乔海龙,华为.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