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低平原区近16年来农田施肥量、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良良

作者: 贾良良;刘克桐;孙彦铭;杨云马;杨振立;黄少辉;杨军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施肥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小麦;玉米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50-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阐明近16年来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养分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提高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对1998~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低平原区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年平均施用量分别为315.2、199.5和173.2 kg/hm~2。玉米施肥量逐年增加,2014年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47.0、69.8和128.5 kg/hm~2。小麦、玉米施肥区产量分别较1998年提升了40.7%和72.4%,小麦无肥区没有明显增产,玉米无肥区产量提高了36.1%。施肥量增加对小麦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玉米产量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素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因施肥量较高在过去16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玉米则随时间和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基础地力对小麦、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分类号: S512.1`S513

  • 相关文献

[1]基于近15年定位监测的宿迁市耕地质量演变趋势. 程芳梅,高学双,赵海侠,于爱华,孙健雄,陈应江,王为,祁石刚. 2023

[2]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进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铁亮,赵玉杰,周其文,王敬. 2014

[3]密肥条件对沿江稻田小麦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 2003

[4]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11S12’产量的影响. 胡海,汪灿,杨浩,胡丹,袁晓辉,李中安,易泽林,阮仁武. 2014

[5]钾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应. 王姣爱,张定一. 1994

[6]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籍增顺,聂安全,赵海祯,齐宏立,刘建华,韩迎高. 2001

[7]应用~(15)N对中低产区冬小麦施氮推荐体系的研究. 张翔,朱洪勋,孙春河. 1999

[8]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 2011

[9]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0]玉米氮、磷化肥的增产效果与合理用量研究. 张三粉,狄彩霞,任超,鲍海发,吴杰,武占勇,李秀萍,郎松岩,骆洪,范俭. 2009

[11]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12]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高翔,陶廷英,邓培延,吕海鹤,兰春庭,毛春霞,汪静. 2010

[13]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黔单19号的产量影响. 蔡汝翠,于学萍,高翔,朱怡,邹军. 2008

[14]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辽北地区适宜耕作方式及施肥量研究. 徐嘉翼,牛世伟,安景文,王娜,崔远鸿. 2018

[15]密度和施肥量对玉米浙单724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楼肖成,朱正梅,赵军华,吕学高. 2012

[16]施肥比例及施肥量对玉米吸肥的影响及增产机理. 杨玉画,褚清河,杜慧玲. 2004

[17]吉林省东部白浆土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滕占春,方向前,杨宝君,王瑞荣,张文君,张秀云,钟彦涛,乔志一. 2016

[18]黑龙江省玉米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李威,许芳维,陈庚,滕春红,李永刚,刘兴龙,孙磊,罗保军,李梁,王克勤,姜佰文. 2021

[19]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田适宜施肥量初探. 任军,边秀芝,刘慧涛,袁振林. 2004

[20]湖北省紧凑型杂交玉米氮、磷、钾平衡施肥研究. 吕忠贵,熊桂云.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