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株高qPH10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晓环

作者: 卢晓环;周志强;李海灵;李冬冬;刘文欣;李明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3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掖478为轮回亲本、齐319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L137为父本,与掖478杂交构建近等基因系F2分离群体,根据齐319、掖478重测序数据开发在双亲中具有多态性的Indel分子标记,在两个环境中对控制玉米株高的10号染色体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2017年的株高表型将QTL定位到标记mk8-bnlg1655之间,位于83.86~85.34 Mb(B73 RefGen_v3)的1.5 Mb区间,表型贡献率为7.57%;2018年株高表型将株高QTL定位到标记mk5-bnlg1655之间,位于82.76~85.34 Mb的2.5 Mb区间,表型贡献率为5.75%。同时检测发现,该QTL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通过对所定位的QTL重合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预测可能控制株高的候选基因,为后续精细定位第10号染色体株高QTL以及探索候选基因功能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陆地棉株高QTL. 何蕊,石玉真,张金凤,梁燕,张保才,李俊文,王涛,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巩万奎,白志川,袁有禄. 2014

[2]一年生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株高和分蘖的QTLs鉴定. 蒋家焕,蔡秋华,魏毅东,刘峰,陈丽萍,朱永生,张建福. 2024

[3]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定位水稻株高QTL. 罗先富,刘文强,潘孝武,董铮,刘三雄,刘利成,阳标仁,盛新年,李小湘. 2022

[4]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株高QTL. 嵇朝球,周勇,王军,王中德,杨杰,范方军,梁国华,仲维功. 2011

[5]基于基因组重测序信息构建玉米第5染色体的片段代换系. 林峰,葛敏,宝华宾,赵涵. 2015

[6]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 2017

[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灌浆特性遗传解析. 高星,李永祥,杨明涛,李琲琲,李春辉,宋燕春,张登峰,王天宇,黎裕,石云素. 2017

[8]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茎秆穿刺强度QTL分析. 房海悦,曲文利,李毅丹,贺红霞,具红光. 2017

[9]基于SNP标记的玉米容重QTL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田红丽,宋伟,王凤格,赵久然,刘保林,王守才. 2015

[10]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高洪江,汪海,李圣彦,林凤,张春宇,郎志宏. 2016

[11]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 吕香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2008

[12]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 石红良,姜艳喜,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2005

[13]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高洪江,汪海,李圣彦,张春宇,郎志宏. 2017

[14]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 兰进好,李新海,高树仁,张宝石,张世煌. 2005

[15]低氮逆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QTL整合与一致性分析. 杨晓军,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2010

[16]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王凤格,刘贤德,王振华,张世煌,李新海,袁力行,韩晓清,李明顺. 2003

[17]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穆春华,鲁守平,付晋,张发军,李文才,孙琦,张秀清,孟昭东. 2013

[18]玉米抗矮花叶病QTL定位. 陈旭,李新海,郝转芳,王振华,田清震,李明顺,白丽,张世煌. 2005

[19]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比较定位. 吉海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吕香玲,史利玉,张世煌. 2007

[20]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