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方杰

作者: 姚方杰;孙文娟;鲁丽鑫;王鹏;陆甲;张友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木耳;杂交;颜色;超亲遗传;耳片

期刊名称: 中国食用菌

ISSN:

年卷期: 2020 年 011 期

页码: 18-21

摘要: 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由于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而已经成为我国第六大食用菌,生产上需要培育更多颜色不同、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以颜色较浅的毛木耳栽培菌株ZP (浅褐色、大片,扁圆形)与野生菌株YS (白褐色、小片,近圆形)为亲本,单单杂交制备了100个杂交菌株。选择ZP的1个单核菌株与YS的3个单核菌株分别杂交以及ZP的3个单核菌株与YS的1个单核菌株分别杂交,得到5个杂交菌株(ZY1、ZY2、ZY3、ZY4、ZY5),随后进行拮抗试验与商品性状(颜色、耳片形状、大小)的遗传分析,并在海南进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CK为当地栽培品种)。结果表明,5个杂交菌株之间及其与两亲本之间均产生拮抗现象;与较浅色亲本能够杂交出较深色的F1菌株,而且一个亲本的单核菌株与另一亲本的不同单核菌株进行杂交,杂交菌株商品性状不同,5个F1菌株均比亲本颜色深(ZY1、ZY3、ZY4为深褐色,ZY2、ZY5为褐色),耳片更宽,呈扁宽圆形,厚度超过双亲;5个杂交菌株适宜在海南省栽培,产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并且其中4个杂交菌株的泡发度也同时高于对照品种,可以作为新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

分类号: S646.6

  • 相关文献

[1]轮回选择创新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种质资源. 董全中,杨兴勇,张勇,薛红,张明明,李微微,李文霞,宁海龙. 2015

[2]不同杂交组合与选择方法对大豆抗花叶病选育效果的比较. 祝其昌,张秋荣,宣亚南. 1990

[3]江苏和山东毛木耳油疤病调查与综合防控技术. 李勇,杨峰,樊继德,赵林,李刚波. 2016

[4]丰县毛木耳栽培模式简介. 汪彩云,李勇. 2010

[5]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绿色防控技术. 李勇,汪彩云. 2013

[6]毛木耳耳棚的搭建. 汪彩云,李勇. 2012

[7]丰县毛木耳产销调查与发展思考. 汪彩云,李勇. 2010

[8]菇蚊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 汪彩云,李勇. 2011

[9]利用猕猴桃枝条栽培毛木耳. 郭耀辉,何斌,陈学强,清源,袁胜东. 2014

[10]两种木耳营养分析与评价. 姚清华,陈国平,颜孙安,林香信,林虬. 2018

[11]毛木耳新品种‘申耳4号’. 于海龙,吕贝贝,谭琦,尚晓冬,张美彦,宋春艳,章炉军. 2017

[12]毛木耳野生菌株Aa-019的鉴定与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杨杰,郭尚,刘虹,车星星,骈跃斌. 2021

[13]毛木耳多糖降血脂功效研究. 赵爽,刘宇,许峰,王守现,耿小丽,陈杰,孟莉莉. 2013

[14]毛木耳面条的配方优化研究. 贾凤娟,王月明,弓志青,赵淑芳,崔文甲,王延圣,王文亮. 2019

[15]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杀菌防腐技术研究. 贾凤娟,王月明,弓志青,崔文甲,王延圣,张剑,宋莎莎,王文亮. 2020

[16]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 郑林用,王波,彭卫红,甘炳成,黄忠乾. 2010

[17]4个毛木耳菌株的农艺性状及ITS评价分析. 柯丽娜,袁滨,吴小平,柯斌榕,张志鸿,巫鹏飞. 2016

[18]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柯丽娜,吴尚钦,王波,张志鸿,赖碧梅. 2017

[19]不同氮源配方栽培基质对毛木耳农艺性状、品质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张波,苗人云,周洁,黄忠乾,李小林,谭伟. 2017

[20]两种毛木耳调味即食食品开发研究. 贾凤娟,王文亮,弓志青,张剑,宋莎莎,王月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