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高粱产量性状表达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昌林

作者: 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郭瑞峰;江佰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水分胁迫;产量性状;补偿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33 期

页码: 81-88

摘要: 为实现高粱的调亏灌溉,达到节水但不减产的目的,有必要先了解和掌握高粱在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下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笔者运用二因素四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长历时轻中度及短历时重度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明显,节水效率可达50.7%,同CK比较,MMD15、MMD20和MSD10处理产量分别提高4.96%、5.98%、7.18%,差异达5%的显著性,MSD20处理的产量降低1.88%;在拔节期长历时轻中度及短历时重度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存在,但不太明显,水分胁迫后的负效应大于补偿效应的正效应,节水效率达37.9%,同CK比较,BMD5~BSD5处理产量依次降低5.38%、7.44%、8.78%、5.4%;差异达5%的显著性,而BSD10和BSD15处理产量降低20.9%和22.45%,达1%的差异显著性;在灌浆期轻中度的胁迫处理,节水效率可达50.0%,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重度胁迫处理,千粒重分别降低20.0%、20.8%和24.4%,其差异达1%显著,导致产量分别降低15.2%、15.7%和16.2%,重度胁迫处理与轻中度胁迫处理相比,千粒重也有1%的显著性。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高粱应答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产量性状表达. 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郭瑞峰,江佰阳. 2016

[2]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 郭慧,马均,李树杏,李敏,朱萍,陈宇. 2013

[3]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英文). 李树杏,郭慧,马均,李敏,朱萍,陈宇. 2013

[4]华北冬小麦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补偿效应研究. 刘琳,郝卫平,白清俊,梅旭荣,闫永銮. 2011

[5]不同肥力水平下水分胁迫对高粱、糜子幼苗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权中,荆家海,王韶唐. 1993

[6]水分胁迫下高粱幼苗的生物学性状及光合参数变化. 张飞,王艳秋,朱凯,张志鹏,邹剑秋. 2014

[7]冠毒素和茉莉酸对高粱幼苗耐水分胁迫的诱导效应. 闫芝芬,魏建昆,周燮. 1999

[8]乙烯利对抗旱性不同的高粱品种水势和渗透势的影响. 张敬贤,M.B.Kirkham. 1989

[9]高粱抗旱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效果. 侯荷亭,李宝德,赵根弟. 1990

[10]高粱幼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差异cDNA的研究. 张宏一,朱志华,景蕊莲. 2006

[11]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和桃蛀螟危害的影响. 张华文,刘宾,王海莲,陈桂玲,陈二影,秦岭,杨延兵,管延安. 2016

[12]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高粱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 田承华,程庆军,高海燕,高鹏,郭睿,张俊珍. 2015

[13]水分对高粱产量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 史丽娟,曹昌林,白文斌,张建华,彭之东,范娜,李光. 2015

[14]高粱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高士杰. 1993

[15]干旱复水激发玉米叶片光系统Ⅱ性能的生理补偿机制. 高杰,李青风,薛吉全,张仁和. 2016

[16]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和补偿能力对施肥与刈割的响应. 马涛,武高林,何彦龙,文淑均,何俊龄,刘锦霞,杜国祯. 2007

[17]刈割频次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张靖乾,张卫国,江小雷. 2008

[18]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何世炜,常生华,武得礼,朱祥清. 2005

[19]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 2018

[20]不同生育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陈晓远,罗远培.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