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鲎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清扬

作者: 郭清扬;谷阳光;鲍虞园;李银康;周传江;颉晓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鲎;食物组成;营养位置;碳稳定同位素;氮稳定同位素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35-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δ15N均值为(12.14±0.20)‰。SIAR模型显示双壳类为中华鲎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31.27%;其次为鱼类,平均贡献率为25.91%;蟹类平均贡献率占比为23.50%;虾类平均贡献率占比最低(19.32%)。营养位置分析显示中华鲎营养位置为2.02±0.06。该研究涉及的中华鲎潜在食源样本中,鱼类、虾类和蟹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13±0.51、2.36±0.09和2.61±0.21。营养位置分析表明中华鲎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已然濒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科学的保护措施。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红海湾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宁加佳,杜飞雁,李亚芳,谷阳光,王亮根. 2016

[2]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莫宝霖,秦传新,陈丕茂,黎小国,冯雪,佟飞,袁华荣. 2017

[3]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影响. 李月,刘晃,谢正丽. 2022

[4]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食性特征. 宁加佳,杜飞雁,王雪辉,谷阳光,王亮根,李亚芳. 2015

[5]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稚鲎对不同比例泥沙类型选择行为特征. 应紫薇,李银康,颉晓勇. 2022

[6]人为干扰栖息地退化对潮间带中华鲎幼鲎种群数量的影响. 陈晓海,李银康,应紫薇,郭清扬,颉晓勇. 2023

[7]基于鲎试剂需求的中国鲎资源保护的迫切性研究. 颉晓勇,钟金香,关杰耀,贾晓平. 2021

[8]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李银康,鲍虞园,钟金香,陈晓海,李俊伟,颉晓勇. 2024

[9]中国南海北部近海鲎资源调查及北部湾潮间带中华鲎幼鲎潜在栖息地评估. 鲍虞园,李银康,林吴颖,周志琴,肖晓波,颉晓勇. 2023

[10]北部湾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生态位及种间竞争分析. 郭清扬,左娅,林吴颖,肖晓波,赵心忆,李银康,应紫薇,周传江,颉晓勇. 2022

[11]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张文博,刘华雪,巩秀玉,史荣君,黄洪辉. 2017

[12]氮稳定同位素的印迹规律与有机食品鉴别. 袁玉伟,张志恒,杨桂玲,王强. 2009

[13]有机与非有机莴苣的氮稳定同位素辨识研究. 姚志鹏,郭智成,李玉中,徐春英,李巧珍,房福力. 2014

[14]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春季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级. 李忠义,左涛,戴芳群,金显仕. 2010

[15]不同氮肥处理对土壤和番茄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郭智成,李玉中,董一威,徐春英,房福力,李巧珍. 2013

[16]荒漠草原碳酸盐岩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张林,孙向阳,曹吉鑫,高程达,宝音贺希格. 2010

[17]丛枝菌根真菌在内的土壤真菌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正反馈:证据来自野外实验(英文). 刘万学,刘文志,任玉晶,万方浩,张利莉. 2014

[18]北京地区典型绿化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赵娜,李少宁,徐晓天,王伟娜,鲁绍伟. 2021

[19]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张明亮,齐占会,李斌,王斐,韩慧宗. 2018

[20]可降解塑料在不同土壤填埋下热性能变化及碳元素组成分析. 张梦琳,李春霖,聂晶,邵圣枝,王钫,张永志,孔祥东,袁玉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