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树敏

作者: 侯树敏;Malgorzata Jedryczka;李强生;胡宝成;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江莹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花瓣测试;pH指示剂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17 期

页码: 203-2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自2块试验田的新鲜花瓣,如果花瓣被病原菌子囊孢子感染,接种培养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统计被感染的花瓣数;结果表明:除1天在一块田没有检测到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外,油菜整个花期都有被感染的花瓣出现,但初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利用油菜花瓣实验可快速、简单、有效的预测后期油菜菌核病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决定最适宜的防治时期。

分类号: S435.654

  • 相关文献

[1]pH指示剂法检测火龙果糖转运蛋白HpSWEET1a和HpSWEET4a的转运活性. 郑乾明,王小柯,王红林,周嘉,解璞,马玉华. 2024

[2]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 王璐璐. 2015

[3]多菌灵与三唑酮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协同作用. 孙国才,季明东,陆长婴,李沛元. 2000

[4]油菜抗(耐)菌核病两种鉴定方法的效果. 李风华. 2003

[5]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5

[6]油研系列品种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鉴定. 汤勇,高志宏,陈芝能,郭峰. 2006

[7]贵州油菜菌核病菌的分离纯化与致病性鉴定. 王璐璐,唐容. 2013

[8]吡啶硫酮锌(ZPT)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汪智渊,杨红福. 2007

[9]壳聚糖对油菜生长及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于汉寿,张益民,陈永萱,吴汉章. 1999

[10]水溶性壳糖对水稻恶苗病和油菜菌核病的作用. 于汉寿,张益明. 1998

[11]黄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陈香华,汪立新. 2008

[12]奥麦丁锌对油菜菌核病菌毒力影响及田间防效. 杨红福,汪智渊,张世军. 2007

[13]几种药剂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邓金花,张青,顾俊荣,周新伟,杨代凤. 2011

[14]数理统计在植保试验研究中的应用第六讲相关和回归分析. 唐启义. 2001

[15]小型无人机喷药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研究. 程晓晖,任莉,黄军艳,方小平,刘胜毅. 2015

[16]内生菌产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生长的活性物质发酵条件研究. 涂勇强,陈梦雅,余永廷,严准,孙向平. 2019

[17]几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研究. 任莉,方小平,陈坤荣,罗莉霞. 2009

[18]油菜菌核病为害损失估计和严重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成分关系研究. 程晓晖,刘越英,郭茂胜,黄军艳,郑在武,张凤启,周瑢,刘胜毅. 2011

[19]~(14)C-甲基托布津的制备. 马昌燐,曹国印. 1979

[20]绿色木霉发酵配方与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陈碧云,周乐聪,陆致平.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