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强
作者: 马强;李泽碧;余国东;李伯群;周凤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地;小麦;间套作;模式;技术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08 年 2 卷 02 期
页码: 43-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节本增效的旱地麦田麦/玉/苕、麦/豆/苕和麦//胡/玉/苕等三种多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系列,以及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种植的一些配套关键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S344
- 相关文献
[1]小麦行间冬副作物与麦玉豆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关系. 何元农,何言章,王清华. 1992
[2]小麦-西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优势分析及优化建议. 李宝深,黄成东,刘全清. 2010
[3]棉田间套作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式. 钱泽岭,赫明涛,王军,张明,水玉林. 2004
[4]晋南旱地多熟种植效应研究. 冯永平,李永山,朱建中,牛西午. 2001
[5]小麦间套作苜蓿对土壤养分及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李恩慧,王玉慧,杨慎骄,张晓红,吴琼. 2020
[6]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赵秉强,张福锁,李增嘉,李凤超,劳秀荣,史春余,董庆裕,张骏,刘嘉军,杨恩学. 2001
[7]麦玉豆全年复种方式与供N水平及分配重心的平衡关系. 何元农,黄建斌,王清华,何言章. 1993
[8]晋南半夏与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研究. 曲运琴,姚勇,任东植,张福红. 2012
[9]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实践思考. 严少华,张锋,孙洪武. 2013
[10]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初探. 侯建国,骆浩文,郑业鲁. 2008
[11]福建省“林-草-禽”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 高承芳,刘远,张晓佩,李文杨,董晓宁. 2014
[12]河池市“玉米-红薯”轮作模式下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谢慧敏,黄燕,黄柄壬,韦贵剑,侯青光,黄永东. 2017
[13]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综合示范区运行模式. 田建民,张玉亭. 2005
[14]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侯向阳,陈印军. 2000
[15]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 张克强,张洪生,李军幸,李斌,张金凤. 2006
[16]香蕉与菠萝茎叶资源肥料化利用模式及技术. 匡石滋,刘传和,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 2013
[17]覆膜穴播方式对旱地小麦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的影响. 谢永春,张平良,郭天文,姜小凤,侯慧芝. 2015
[18]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Ⅱ.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9]简易微喷灌技术及其在旱塬麦田应用研究. 牛西午,冯永平,董孟雄,董忠义,王礼,张万元. 1998
[20]陇鉴196选育技术途径及推广经验. 张国宏,雍致明.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作者:金浩晶;曹郁青;郑利欣;厉伟杉;马强;董国军
关键词: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选育;制种技术
-
大菱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
作者:刘国旭;孟晓雪;马强;卫育良;梁萌青;徐后国
关键词:大菱鲆;基因组织分布;脂质代谢;脂质储存模式;鱼类肠道功能
-
重庆高粱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作者:王秋月;黄娟;李四光;张亚勤;李泽碧;刘永琴;周瑜
关键词:高粱;炭疽病;病原鉴定;多基因联合分析;药剂筛选
-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作者:李泽碧;黄娟;张亚勤;王秋月;周瑜
关键词:高粱;控释氮肥;氮肥用量;干物质积累转运;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
不同加工方式对鲜食黄花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去除效果研究
作者:唐树怀;邓毅书;刘艳春;浦恩堂;吴志云;代雪芳;马强
关键词:加工方式;黄花菜;戊唑醇残留;去除
-
原花青素下调miR-181a抑制颗粒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卢清侠;王献伟;马强;陈俊峰;高彬文;邢宝松;张家庆;任巧玲
关键词:葡萄籽原花青素;miR-181a;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颗粒细胞;氧化损伤
-
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轴中miRNA表达谱比较分析
作者:任巧玲;张家庆;王璟;陈俊峰;马强;高彬文;刘付玖;邢宝松
关键词:miRNA;乏情;发情;初产母猪;下丘脑-垂体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