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氮肥管理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海飞

作者: 陈海飞;冯洋;徐芳森;蔡红梅;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低产水稻田;氮肥管理;氮肥利用率;产量;水稻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20 卷 03 期

页码: 517-5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氮肥运筹管理对湖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本研究在秸秆还田和总氮(180 kg/hm2)控制的条件下,以水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不同时期叶片SPAD值、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及其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大田试验的4个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中,各试验点水稻产量均以40-30-30的处理最高,其中在田块A与田块C中比80-0-20处理增产15.9%和8.6%,在田块B与田块D中比60-20-20处理增产6.7%和5.5%。同时40-30-30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也最高,优化基、蘖、穗肥比可以提高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综上研究结果,各中低产田中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的水稻产量依次为40-30-30>50-20-30>60-20-20>80-0-2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SPAD值、氮肥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40-30-30是湖北中低产水稻田氮肥配比的合理运筹模式。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林晶晶,李刚华,薛利红,张巫军,许慧阁,王绍华,杨林章,丁艳锋. 2014

[2]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我国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整合分析. 肖大康,胡仁,韩天富,张卫峰,侯俊,任科宇. 2023

[3]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潘俊峰,钟旭华,黄农荣,刘彦卓,田卡,梁开明,彭碧琳,傅友强,胡香玉. 2019

[4]水稻生产的氮肥优化模拟研究. 傅庆林,王建红,丁能飞,林义成,俞劲炎,陈英旭. 2002

[5]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惠哲,朱德峰,吴良欢,林贤青,张玉屏. 2007

[6]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7]瑞泰丰高分子功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影响研究. 于广星,侯守贵,代贵金,陈盈,刘宪平,李海波,付亮. 2017

[8]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5

[9]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马资厚,薛利红,潘复燕,徐珊珊,高倩,杨林章. 2016

[10]不同配比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影响. 王泽胤. 2008

[11]三年定位试验覆膜旱作与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静,韩春妮,刘彦伶,吴良欢. 2016

[12]水肥耦合对辽粳212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于广星,刘宪平,陈盈,宫殿凯,代贵金. 2019

[13]水稻新型生态螯合肥应用效果研究. 代贵金,于广星,陈盈,李海波,付亮,杨成龙,王彦荣. 2019

[14]化肥减施结合菌肥对寒地粳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李杰,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佟玉欣,郑雨,李伟群. 2019

[15]增施穗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高军,陈莫军,孟凡梅,严永峰. 2018

[16]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刘双全,王爽. 2019

[17]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孙国峰,王鑫,盛婧,张丽萍,王子臣,周炜. 2021

[18]广州市郊稻田氮肥减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黄巧义,黄旭,唐拴虎,杜建军,张木,李苹,付弘婷. 2020

[19]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杨忠良,刘海英,董文军,姜灏,武洪涛,于艳敏,张书利,徐振华. 2020

[20]精确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郑网宇,陈功磊,冯冰,汪吉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