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国锋
作者: 郑永权;纪明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丁布;小麦条锈病菌;孢子萌发;活性测定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324-326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感染条锈病后丁布含量变化. 郑永权,董丰收,徐世昌,姚建仁. 2006
[2]丁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田发军,赵欢欢,赵俊俊,郑永权. 2014
[3]外源化合物诱导后小麦对麦长管蚜和粘虫的抗虫性研究. 陈巨莲,曹雅忠,李克斌,胡毅,孙京瑞. 2005
[4]丁布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 2002
[5]小麦幼苗丁布的化学诱导. 赵媛,董丰收,姚建仁,KARLHURLE. 2005
[6]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的演化. . 2003
[7]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动态预测. 吴立人,胡家怀,万安民,常稳. 2007
[8]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许彦平,万信,金社林,韩兰英,姚晓红,贾建英. 2021
[9]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的侵染动态. 章振羽,姬红丽,胡培松,彭云良. 2016
[10]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张贵胜,章振羽,姬红丽,沈丽. 2013
[11]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对小麦品种抗性的影响. 王胜,姬红丽,倪建英,尹勇,沈丽,彭云良. 2016
[12]小麦条锈病菌EST序列中微卫星的频率和分布. 刘林,胡燕玲,杨静,张庆,李进斌,李成云. 2011
[13]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黄瑾,贾秋珍,张勃,孙振宇,黄苗苗,金社林. 2018
[14]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阳光俊,陈小均,程冰,姚令,陈文. 2024
[15]马陆防治措施研究. 吴仁海,孙慧慧,苏旺苍,鲁传涛,田路. 2015
[16]杀虫剂复配对抗溴氰菊酯小菜蛾幼虫的活性测定. 程英,李凤良,金剑雪. 2012
[17]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郭建,陈宏州,肖婷,吴琴燕,邱晓红,姚克兵,潘以楼. 2011
[18]蚯蚓纤溶酶基因P_(239)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陈飞,孟宪志,李莉,单风平,吴红艳,桓明辉,陈杰. 2004
[19]杀虫剂复配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程英,金剑雪,李忠英,李凤良. 2011
[20]辣蓼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熏蒸及忌避活性测定. 李强,吴莉宇,苍涛.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氯氟醚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中的残留检测
作者:郭亚静;孙桂艳;冯晓晓;董丰收;郑永权;吴小虎
关键词: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小麦;残留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豆及其植株中异草松、异丙草胺及丙炔氟草胺残留量
作者:魏龙兵;梁星;王宽;潘兴鲁;吴小虎;徐军;董丰收;郑永权
关键词:大豆;异草松;异丙草胺;丙炔氟草胺;液质联用
-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豆中6种典型农药残留
作者:任业双;王宽;魏龙兵;潘兴鲁;吴小虎;徐军;董丰收;郑永权
关键词:大豆;农药残留;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
-
氯氟醚菌唑在黄瓜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作者:刘荣荣;郭庆;刘慧君;吴小虎;徐军;潘兴鲁;董丰收;郑永权
关键词:氯氟醚菌唑;黄瓜;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风险评估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豇豆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
作者:邱琦珍;潘兴鲁;吴小虎;徐军;董丰收;郑永权
关键词:新烟碱类杀虫剂;豇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
-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啉和啶虫脒及代谢物在水稻及非靶标水生生物中的痕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常金鹤;李如男;董丰收;郑永权;张清明;李远播
关键词:新烟碱类杀虫剂;代谢物;水稻;非靶标水生生物;残留检测;痕量分析
-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与膳食风险研究进展
作者:贾蕙榕;张斌斌;潘兴鲁;吴小虎;徐军;董丰收;郑永权
关键词: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农产品;最大残留限量;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