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云飞

作者: 高云飞;林文秋;吴青松;张秀梅;孙伟生;刘胜辉;姚艳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菠萝;SNP;PARMS;反应体系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25-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具有丰富的DNA变异形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开发的标记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具有通量高、准确性高、成本低和耗时短等优点。因此,建立高效、简便可行的PARMS分型技术对菠萝种质资源的鉴定、基因定位的开展以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份表型差异显著的菠萝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130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SNP31。结果显示,SNP31可将菠萝种质资源进行较好地分型,可用于后续反应体系的优化。为了建立适用于菠萝的PARMS-SNP分型体系,对PARMS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DNA的提取方法和DNA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积、引物浓度以及DNA的浓度均能影响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在较大或较小的反应体积下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均降低,最适的反应体积为6μL。随着引物和DNA浓度的增加,基因型信号点的荧光信号值增加,最佳的引物和DNA浓度分别为100μmol/L和25 ng/μL。此外,不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均能对3份种质实现较好的PARMS-SNP分型。因此,PARMS-SNP分型体系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6μL,DNA(25 ng)1μL,PARMS mix 3μL,Primer mix(100μmol/L)0.45μL,ddH2O 1.55μL。利用65份菠萝种质资源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PARMS-SNP分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ARMS-SNP分型体系为开展菠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

分类号: S668.3

  • 相关文献

[1]杧果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刘静萍,肖熙鸥,周开兵,柳凤,张国辉,普金安,张翠英,沐云松. 2023

[2]茄子PARMS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肖熙鸥,赵秋芳,林文秋,欧雄常,冯恩友,莫定鸣. 2021

[3]113份樱桃番茄分离单株抗病基因检测及品质鉴定. 王珊珊,王晨瑜,郄丽娟,尹伟平,杨超沙,尹庆珍. 2024

[4]基于PARMS标记辅助选择鲜食玉米高叶酸种质. 赵桐,何欢,周德龙,孟令聪,卢实,赵仁贵,王薪淇. 2022

[5]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李玥莹,邹剑秋,徐秀明. 2007

[6]金荞麦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王安娜,邓蓉,张定红. 2012

[7]一品红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苏家乐,姜维华,冯立国,陶俊. 2009

[8]芦笋基因组DNA提取与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盛文涛,周劲松,汤泳萍,罗绍春,朱友林,陈光宇. 2010

[9]大葱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贾俊香,陶承光. 2008

[10]蚕豆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侯万伟,刘玉皎. 2011

[11]胡麻专化型尖孢镰刀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苑琳,刘姗姗,路福平,李子钦,张辉. 2011

[12]油菜RAPD最佳反应体系的初步构建. 李海渤,袁美. 2003

[13]基于SSR优化反应体系的茄子亲子鉴定. 王利英,乔军,石瑶,李素文. 2011

[14]枸杞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严奉坤,许兴,殷敏,杨亚亚,王娜. 2007

[15]冬枣SRAP扩增体系的优化. 杨丽丽,吴明朝,巩檑,石磊,甘晓燕,宋玉霞. 2013

[16]鲤鱼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 李飞,贾智英,闵霞,石连玉. 2011

[17]大蒜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杨正安,韩曙,丁玉梅,朱海山,张宏,王丰榆. 2006

[18]RSAP标记技术新引物设计及其反应体系的优化. 张明科,张鲁刚,巩振辉,惠麦侠. 2009

[19]蒽酮比色法快速测定大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优化. 张述伟,宗营杰,方春燕,黄赛华,李静,许建华,王亦菲,刘成洪. 2020

[20]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杨静民,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