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多酚类成分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海鹏
作者: 吕海鹏;王梦琪;张悦;朱荫;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洱茶;后发酵;多酚;衍生物;品质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8 年 23 期
页码: 306-31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普洱茶产于云南,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黑茶的典型代表之一。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使晒青毛茶中的多酚类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诸如氧化、聚合、缩合、分解等为主的电化学变化,奠定了普洱茶的化学物质基础,赋予了普洱茶特殊的风味品质和保健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糖基化、甲基化以及其他类型取代方式的化学结构修饰也是多酚类成分生物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此形成了众多多酚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修饰产物。现有研究表明,这些结构修饰产物对普洱茶的风味品质和生物活性产生重要影响,是普洱茶中潜在的重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标志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多酚类成分化学结构修饰产物的研究进展。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1
[2]晒青茶杀青程度对后发酵的影响初探. 罗琼仙,何青元,李晓霞. 2010
[3]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东方,杨子银,何普明,林智. 2008
[4]后发酵过程翻堆次数对陈香茶综合品质的影响. 黄国资,陈栋,赖兆祥,卓敏,王秋霜. 2010
[5]世界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孔祥君,宋德瑜. 1991
[6]腐乳后发酵过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存在形式的研究. 龚丽 ,郝淑贤 ,潘珂 ,陈永泉 ,刘欣. 2004
[7]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 刘树才,刘国宇. 2013
[8]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房舒,王春梅,关巍,刘志恒,陈浩,蔡春,石志琦. 2009
[9]泰乐菌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闵勇,刘晓艳,杨自文,王开梅,万中义. 2010
[10]游离棉酚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刘长彬,刘辉,葛成江. 2009
[11]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对植物逆境胁迫的响应. 刘文献,刘志鹏,谢文刚,王彦荣. 2014
[12]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衍生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徐曙,赵兴增,周倩,陈虞超,李林蔚,郭生虎. 2020
[13]杨梅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杨冲,张良,宋晓峰,李峰,李文保. 2019
[14]硫辛酸衍生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进展. 孙腾,徐刘佳,郑明明. 2020
[15]硝唑尼特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王满梅,王艳平,刘迎春,王春梅,黄振,王霄旸,张可煜,李娟. 2022
[16]人参总皂苷及其衍生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郭志廷,韦旭斌,梁剑平,单提新. 2007
[17]不同类型番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初步分析. 崔亚楠,韩莉妲,舒金帅,王孝宣,黄泽军,国艳梅,刘磊,杜永臣,张春义,李君明. 2020
[18]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宋璇,侯成立,高远,朱杰,张德权. 2018
[19]烟曲霉素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常白杨,汪建明,王敏,王彤彤. 2017
[20]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刘娜,曹强,肖雨诗,黄蓉,程雷,刘欢,韩刚,李晋成,李梦龙,吴立冬.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作者:李秀杰;冯彩玲;杨驰;林智;吴建国;吴岩斌
关键词:绣球菌;蛋白;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若璠;高健健;周丹阳;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年份白茶;贮藏;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
-
肉鸭孵化期蛋内绿光对鸭胚生长发育和出雏时间的影响
作者:韩国锋;李勇胜;Tevanu Berthie;史泽峰;张悦;李爽;许敏;刘志敏;柏宗春;曾涛;吕增鹏;魏全伟
关键词:肉鸭;蛋内光照;绿色;光照周期;胚胎生长
-
水牛初乳乳清蛋白质组学分析及抗菌肽筛选
作者:张悦;杨苑;刘润峰;孙勤强;潘玉红;黄婧;刘瑞鑫;李敏玲;郑海英;付强;覃广胜
关键词:水牛;初乳;乳清蛋白;免疫调节;抗菌肽
-
山兰原球茎途径种苗快繁技术
作者:张正海;张亚玉;孙海;张悦
关键词:山兰;原球茎;球茎;生长素;分裂素;快繁技术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姜明君;范燕敏;武红旗;刘晓伟;王德俊;刘卓;张悦
关键词: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工番茄;田间试验;生产效益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