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帅
作者: 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165-17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高火功绿茶品质的形成机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代谢组学方法对绿茶加工过程样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杀青、干燥和焙火等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差异及变化规律.在绿茶不同热加工过程样中共鉴定出125种化合物,包括10种黄烷醇类、14种二聚儿茶素类、19种黄酮醇-O-糖苷类、5种黄酮-C-糖苷类、8种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N-ethyl-2-pyrrolidinone-substituted flavan-3-ols,EPSF)类、16种氨基酸类、13种酚酸类、4种有机酸类、11种生物碱类、13种脂类、4种香气糖苷类和8种其他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变化明显,筛选出114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P<0.05).在杀青、干燥、焙火等过程中,大部分儿茶素、二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下降,EPSF类、黄酮-C-糖苷类和脂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香气糖苷类化合物(苯乙醇樱草糖苷、芳樟醇樱草糖苷和芳樟醇氧化物樱草糖苷等)含量在杀青过程中增加了439%~2497%;N-1-脱氧-D-果糖酰茶氨酸含量在干燥过程中增加了820%~1290%;黄酮醇-O-糖苷类化合物(杨梅素-3-半乳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山柰酚-3-阿拉伯糖苷、杨梅素-3-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等)含量在焙火过程中明显下降.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提升绿茶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代谢组分析. 庞杰,于传宗,宋晓青,李亚娇,王海燕,孙国琴. 2023
[2]不同氮肥水平下春季茶树新梢代谢组学变化. 刘健伟,方寒寒,马立峰,袁新跃,倪小明. 2019
[3]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绿茶特征代谢产物分析. 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游小妹,陈常颂. 2023
[4]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红杆与绿杆型多花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姜武,翁国杭,陈家栋,叶传盛,姜鑫凯,陶正明. 2021
[5]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2023
[6]基于UHPLC-Q-TOF/MS的不同产地普洱生茶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杨晨,戴伟东,吕美玲,李朋亮,刘栩,田军,万云龙,李继,林智. 2017
[7]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8]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陈美丽,唐德松,龚淑英,杨节,张颖彬. 2014
[9]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0]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的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贺光云,侯雪,闫志农,周熙,韩梅,邱世婷,李莹,罗苹,覃蜀迪. 2021
[11]不同储藏条件对贵州三款绿茶化学成分的影响. 李俊,蔡滔,祝愿,周雪丽,王艺蓉. 2022
[12]绿茶滋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银霞,黄建安,张曙光,刘仲华. 2018
[13]不同茶树品种(系)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苏秋芹,郑作芸,李春维,钟秋生,张桃英,林芸. 2018
[14]不同茶树品种(系)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苏秋芹,郑作芸,李春维,钟秋生,张桃英,林芸. 2018
[15]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贝类和浮游植物中脂溶性毒素及软骨藻酸研究. 查道军,李嫒芳,丁任业,谢艺萱,郑关超,谭志军,李玉,江涛. 2022
[16]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氢溴酸槟榔碱的含量. 李冰,周绪正,杨亚军,李剑勇,牛建荣,魏小娟,李金善,张继瑜. 2012
[17]酚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褐变关系的初步分析. 符真珠,杜君,何松林,王利民,孟月娥. 2016
[18]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残留量. 段亚玲,侯松嵋,王捷,蔡磊明,包娜,杨鸿波,谭红. 2014
[19]陕西省5个主栽桑树品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活性比较. 郝静怡,张东阳,万毅,赵卫国,姚晓慧,李龙. 2019
[20]黄酮醇糖苷与茶树品种适制性关系. 戴伟东,解东超,吕美玲,谭俊峰,李朋亮,吕海鹏,林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氟吡菌酰胺纳米纤维剂的研制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
作者:凌文政;曹海潮;余佳敏;宗浩;王凯;冯超;陈丹
关键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氟吡菌酰胺;南方根结线虫;杀线虫剂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
-
麦穗干插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作者:周国雁;何思柳;伍少云;陈丹;武晓阳;刘圆圆;白晓东;蔡青
关键词:麦穗干插花;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作者:郭丽;谢晨昕;林智;岳文杰;张悦;郭雅玲
关键词:铁观音;香气品质;早青;晚青;早青茶;晚青茶;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