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淑娟
作者: 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2 期
页码: 196-206
摘要: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本.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s orptive extraction,SBSE)富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热解析附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分析,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全面解析MTs的关键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结果 冬桑绿茶中β-环柠檬醛、橙花醇和 2-甲基丁酸顺式-3-己烯酯,冬桑乌龙茶中 2-壬烯醛、苯甲醛、香叶醛和芳樟醇,冬桑红茶中芳樟醇、脱氢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橙花醇和香叶醇等香气成分是构成复合茶的香气关键成分.此外,共鉴定出73个黄酮类、36个有机酸类、21个脂类、18个萜类和苯丙烷类、15 个糖类、8 个生物碱类、7 个氨基酸类以及 5 个脂溶性色素类成分,筛选出15 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的特征性成分,特别是(+)-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3-O-槐糖、原花青素C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4α-8)儿茶素、槲皮素3,7-糖苷、二氢杨梅素、山奈酚-3-鼠李糖苷、dTDP-6-脱氧-D-糖、D-岩藻糖、二羟基-1(10)-螺环戊烯-2-酮11-糖苷、PI(16:0/18:2(9Z,12Z)、PG(16:0/18:3(6Z,9Z,12Z))(L10)、对羟基奎尼酸、抗坏血酸等桑叶特征性成分,这些非挥发性成分是直接或间接贡献复合茶滋味的关键成分.结论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传统茶与冬桑叶拼配的复合茶关键风味物质基础及其对特征风味品质的潜在贡献,为优化茶与冬桑复合配方提供科学依据,拓展茶跨界组合应用提供理新思路.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吴宗杰,欧晓西,林宏政,余欣茹,程守悦,吴晴阳,李鑫磊,孙云. 2024
[2]"清香"与"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21
[3]太平猴魁茶栽培品种‘柿大茶’品系间代谢物及遗传进化分析. 周汉琛,刘亚芹,王辉,杨霁虹,徐玉婕,雷攀登. 2023
[4]茉莉花非挥发性成分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唐雅园,何雪梅,孙健,盛金凤,刘国民,周主贵,李昌宝,李丽,陈嘉莉,零东宁,韦珍,易萍,唐杰,胡瑶. 2021
[5]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低温烘焙对白化品种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张晓磊,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雷攀登. 2024
[6]不同速酿工艺生产鱼露的非挥发性成分比较. 陈之瑶,张业辉,唐道邦,刘学铭,陈智毅. 2016
[7]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 白璐,许晓双,张福生,彭冰,曾祖平. 2015
[8]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9]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瓦式雅罗鱼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常玉梅,何强,孙言春,梁利群,孙效文. 2016
[10]稻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冯雪,柳艳霞,贺泽英,王雯雯,赵改名. 2016
[11]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李洁,姚晓华. 2019
[12]黑斑病对新疆红枣营养成分的影响. 范盈盈,胡东强,张锐利,李晓龙,何伟忠,华震宇,李静,武爱波,王成. 2020
[13]不同氮肥水平下春季茶树新梢代谢组学变化. 刘健伟,方寒寒,马立峰,袁新跃,倪小明. 2019
[14]龙岩鲜烟叶特征香气成分前体物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陈爱国,刘光亮,周道金,谢凤标,周培禄,蒋代兵,周东新,林天然,沈灿柱,曾文龙. 2018
[15]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代谢组学研究. 贲蓓倍,徐维红,邹德玉,牟美睿,杨仁杰,刘海学. 2021
[16]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潘阳阳,陈宜波,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王志东,赵雷,龚蓉,周少川. 2021
[17]基于代谢组学的植物多酚及其肠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黄小丹,陈梦雨,黄文洁,张名位,晏石娟. 2021
[18]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组学及多组学研究进展.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陈霞,崔一平. 2021
[19]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进展和挑战. 殷志斌,黄文洁,伍欣宙,晏石娟. 2021
[20]优质稻'美香占2号'与'齐新占'籽粒和精米的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陈宜波,周少川,王志东,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
-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作者:郭丽;谢晨昕;林智;岳文杰;张悦;郭雅玲
关键词:铁观音;香气品质;早青;晚青;早青茶;晚青茶;挥发性成分
-
日晒茶风味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谢晨昕;赵锋;林雨;蔡良绥;林智;郭丽
关键词:日晒茶;日光萎凋;日光干燥;风味化学
-
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
作者:尤秋爽;石亚丽;朱荫;杨高中;严寒;林智;吕海鹏
关键词:绿茶;关键呈香成分;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加工工艺